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日本平板碟機AV銷售趨勢預測

日本平板碟機AV銷售趨勢預測

2008-01-01 09:16:00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6月4日GFK日本營銷服務諮詢公司(GfK日本),根據家電連鎖店以往大型體育活動期間銷售走勢發布了「北京奧林匹克商戰」的AV家電銷售趨勢報告。

  報告顯示,平板電視(液晶電視,等離子電視),自奧運會開幕6周前銷售便開始呈現持續增長良好態勢,開幕後1周將是奧林匹克商戰巔峰之戰。同時預測北京奧運會將是大螢幕平板電視銷售增長的最佳契機,另外GFK日本預測10萬日元以下藍光DVD的銷量將超過普通DVD銷售數量的30%左右。

  從雅典奧運會看北京奧運會「特別需求」下的平板電視市場趨勢

  距離北京奧運會開幕的日期越來越近,「五環特需」推動著平板電視市場的持續走高。在綜合分析以往國際體育賽事商戰期間的市場數據的基礎上,GFK日本預測了本次奧運商戰平板電視市場表現及需求台數。

  2004年8月雅典奧運會及2006年6月德國世界盃(WORLDCUP)期間,GFK日本預測平板電視的銷售台數均較去年同期出現2~3%左右的增長並均得到了證實。

  基於前期的經驗,即將於8月8日開幕的北京奧運會,對平板電視等數字家電產品的需求刺激將從6月下旬開始。在「五環特需」的8周內,按照2~3%左右增長同期勢頭測算,預計日本國內平板電視市場需求將不低於25萬台。

    雅典奧運會期間平板電視的銷售走勢

  大螢幕平板電視成奧運商戰主角

  GFK日本預測:排除季節變化的因素32英寸以上液晶電視將保持持續增長的勢頭。另外37英寸和42英寸液晶的銷售比例也將進一步增加。

  37英寸液晶,更加強調高畫質訴求,銷售增長勢頭強勁。以最近5月份為例,37寸液晶銷售較去年同期增長114%,二倍速驅動Full高清晰液晶同期增長更是高達1164%。消費者對於大螢幕、高清晰產品的需求成為液晶電視的主流。

  同時,GFK認為42英寸等離子電視也將保持較好的增長勢頭,Full高保真顯像格式的產品陣容使之具備與大螢幕液晶分庭抗禮的資格。

  10萬日元以下藍光DVD成影碟機市場主角


  北京奧林匹克商戰中,與平板電視一起被關注還有藍光DVD。與當年雅典奧運會不同,中日兩國並無時差的問題,因此錄像功能的影碟機產品將主要用於日中兩國同時參加的比賽。但是DVD作為平板電視的「陪嫁型」商品,仍然在「五環特需」的需求拉動的產品圈內。

  到目前為止高價格仍然是藍光DVD無法普及的瓶頸。不過,最近市面上已經出現1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6800元)以下的藍光DVD,這樣的售價消費者也正在逐漸接近消費者可承受的心理價位。尤其是4月份以來,10萬日元以下機型占比達到31%,並保持著遞進式增長的勢頭。

   隨著普及型陣容的擴充,藍光DVD也將成為奧林匹克商戰另一個炫目出彩的主角。因此,藍光DVD銷量將首超普通DVD亦屬意料之中。

    不同價位藍光DVD銷售占比走勢

  編譯者按:

  本文與日本著名IT家電觀察家大河原克行先生的近作《決定08下半年日本家電競爭成敗的3種神器》均屬於對奧運商戰「焦點」商品市場走勢的分析判斷的文章。兩者觀點相同之處是:都認為平板電視將是今夏奧運商戰的絕對主角。不同之處是:GFK日本認為奧運商戰將集中在奧運前6周及奧運開幕後1周;大河原克行先生認為7月份將北京奧運商戰的激烈競爭期。兩者在時間上既有重合之處,但是在時間段定義上又不盡相同。這都需要讀者存疑、取捨,並最終形成有益於市場決策的判斷。

  與國內家電業界的表現相比,日本家電業界長時間以來對北京奧運會的高度關注、剖析,令作為家電行業關注者的譯者汗顏。北京奧運會廣義上講是全球人民的奧運會;狹義上講,是在中國首都舉辦,中國人的奧運會。抗震救災發展經濟兩者同等重要,作為家電業界中人,我們對於自身的使命認識真的很到位嗎?難道不需要「知恥而後勇」,「知不足而前進」嗎?

更多碟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碟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