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2012年11月全國財政收入7871億元增速為年度最高

2012年11月全國財政收入7871億元增速為年度最高

2012-01-02 10:44:41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12月11日,財政部公布了11月份財政收支數據。11月份,全國財政收入7871億元,同比增長21.9%,延續了從9月份開始的回升趨勢,增速為年度最高。財政數據、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社會零售消費等數據,表明目前經濟已經基本企穩。三季度開始的回升,在業內專家看來,仍是通過政府主導的投資拉動。在這個過程中,政府加大負債,企業加大投資,在需求不振的情況下,未來可能存在的債務風險和產能過剩,都值得關注。

  國庫留底多達3.3萬億

  單純從量上來看,1-11月份累計全國財政收入為108903億元,同比增長11.9%,其中中央本級收入53601億元,同比增長7.7%;地方本級收入55302億元,同比增長16.3%。

  11月的財政收入並不算多,相比10月份甚至還少入庫2573億元;但去年同期基數低的緣故,使得11月份財政增速,越過10月份同比13.7%的增速,達到年度峰值。11月份在10月份基礎上陡增8個百分點,中央與地方財政收入增速達8個百分點的差距,這些在業內專家看來,仍不能排除地方政府加大征管力度在某種程度上助推了財政收入數據的向好。

  受近幾月房地產市場交易量的增加,再疊加上去年低基數因素,使得房地產行業相關的稅收,都出現大幅增長。其中,房地產營業稅同比增長58.7%,土地增值稅同比增長71.4%,契稅同比增長44.1%。

  受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固定資產投資和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同比環比的上升,幾個主體稅種也表現出較好的增長態勢。其中,國內增值稅同比增長16.2%,營業稅同比增長28.6%,企業所得稅同比增長51.1%。

  1-11月份,全國財政支出104896億元,相對財政收入,有4000億元的盈餘。同期,央行資產負債表上「政府存款」一欄,從年初的2.5萬億元,升高到目前3.3萬億元。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斌介紹,這在業內稱為「國庫留底資金」。有些公共財政開支,如中央對地方的財政轉移支付,當中央下撥給地方,從帳面上,已經設列為中央財政的「支出」,但錢仍存放在國庫中。

  張斌進一步介紹,除了公共財政的錢存在國庫,還有政府性基金也存放在國庫中。今年政府性基金收入,累計已經達到3.1萬億元。政府性基金由於是「專款專用」,且「以收定支」,每年都有結餘。同時,財政部近年進行的預算管理改革,要求將原來預算外的收入,納入到國庫系統,這些都是使得「國庫留底資金」膨脹的因素。

  業內專家表示,國庫上「留底」多達3.3萬億的資金,終歸不是一件好事。雖然有上述三種資金來源,且央行或財政部並未公開相關數據表明哪些是屬於公共財政支出的「滯留資金」;但大量留底資金,都在某種程度上,說明財政資金使用效率比較低,意味著財政政策效力的減弱。

  投資拉動的回升

  到目前為止,包括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社會零售消費、財政數據等,都呈現「微笑曲線」,即「前高中低後高」的發展態勢。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認為,之所以從三季度開始,呈現逐步回升的態勢,是投資拉動導致的。而且,政府主導投資的方式正在發生改變。以前四萬億時,是先爭取資金,再開動項目。現在變成,先吸引企業利用企業自有資金進行投產,政府給予的各項補貼優惠再陸續跟上,地方政府再向中央爭取資金。

  企業自籌資金成為投資的主要來源。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11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到位資金約為36萬億,其中自籌資金約為24.5萬億,占比達67.9%;國內貸款僅為4.4萬億,占比12.3%。

  根據最新發布的11月份社會融資規模統計數據,其中人民幣貸款增加5229億元,同比減少400億元。孫立堅認為,銀行貸款數據是經濟的晴雨表,現在企業運行效益不好,使得銀行貸款減少。

  國家統計局在召開三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時指出,前三季度最終消費對GDP的貢獻率為55%,資本形成總額對GDP的貢獻率是50.5%,淨出口對GDP的貢獻是-5.5%。最後結論為,中國經濟增長目前主要還是靠內需和投資拉動。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認為,目前經濟的回升,主要靠鐵路、公路、水利等基礎建設的拉動。

  李迅雷進一步指出,地方政府現在負債纍纍,都為拉動經濟。現在銀行利率之所以這麼高,也是被地方政府的項目帶動。未來需要關注政府債務,如果債務規模擴大到難以持續,可能就會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孫立堅還指出,目前全球需求疲軟,中國經濟現在出現回升勢頭,可能也難以持續,未來仍會呈現出波動的狀態。投資加大後,很可能產生出類似光伏行業過剩的現象。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財政收入熱門推薦

Content not fonud



Content not found

内容未找到,麻烦您再找找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