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工業整體對於經濟的貢獻在逐步下行過程之中,因此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投資工業化必須把握其內部結構性的變化趨勢,緊抓新興產業和戰略產業,摒棄夕陽產業。《「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提出的七大戰略新興產業已經為未來工業化發展道路指明了方向。從具體2013年投資策略而言,七大產業中我們最看好的三個領域是生物醫藥製造業、高端裝備製造領域中的國防科工以及新技術投資領域的新能源、新材料和網絡技術中的交叉部分。
首先,生物醫藥製造業是目前戰略新興產業中盈利能力最強的產業。雖然戰略新興產業的總體規劃剛剛確定,但七大戰略新興產業的目標提出至今已有兩年,在政策支持下這些戰略行業的盈利能力普遍好於工業行業的整體水平。其中盈利能力最強的即為與生物醫藥相關製造業。生物醫藥行業的銷售毛利率從2009年開始便一直領先於其他行業,雖然2011年受中國經濟整體環境的影響有所下滑但目前仍在高位,而且從其行業的子板塊來看,近三年化學藥品原藥製造業、化學藥品製劑製造業、醫療器械製造業、動物用藥品製造業以及中藥材加工業的銷售毛利率都要好於生物醫藥行業的整體水平。
其次,國防科工明年增加專項投資可能性較大。雖然國防軍工的實際支出規模逐年上升,但與總的財政支出相比其占比一直呈下降趨勢,2011年國防支出6000億元,較2010年多增700億元左右,不過與財政支出占比卻下降到5.52%,再創建國以來的最低水平。受此影響A股市場的國防軍工板塊也一直表現平平,2012年僅有幾次事件驅動下的交易性機會。我們認為2013年這種局面可能發生改變,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從根本原因上分析中國目前經濟總量全球第二,但是國防方面在較長期的相對和平環境下並未得到足夠的重視,雖然中國一直以和平外交為政策方針,但這需要有堅強的軍事實力為後盾,國防軍工或在未來跟隨裝備製造升級的趨勢擴大投資規模;二是直接原因上,2012年鄰國與我國的領域爭端有所升溫。
第三,新技術投資亦須看政策支持力度,新能源、新材料與網絡技術的結合可能引發屬於中國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不少專家和學者認為,目前世界正面臨著第五次科技革命和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重合期,科技創新與企業和經濟發展的關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直接和密切,創新與突破將創造新的需求與市場,將改變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與經濟社會發展方式。而且為了應對這種變革,一些國家已經開始了積極的部署和行動,美國計劃將3%以上的GDP用於研究和開發,促進清潔能源、醫學和保健體系、環境科學等領域的發展;日本提出了「ICT新政」,旨在3年內創造100萬億日元規模的市場新需求,推動相關領域的產業結構變革。
更多新興產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新興產業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