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5月,國內棉粕市場已經步入青黃不接之際,加之本年度棉粕產量較上年度出現下降,所以使得目前市場貨源供應已經偏緊,並對價格走勢起到很強的支撐作用。同時,也導致近期國內棉粕行情並未隨周邊市場走弱,走出獨立反彈行情,跌勢也因此暫時變緩。
一、國內棉粕供應量趨緊,有別於豆粕、菜粕格局
目前正值國內棉粕供應正值青黃不接季節,而同時在2012年,隨著豆粕價格始終維持較高水平,棉粕相比豆粕價格較為實惠,因此使得市場需求出現上升。並且,隨著時間的逝去,國內棉粕供應能力已經十分有限,並且在國內2012/13年度新季籽棉上市之前,供應緊張的局面將更加嚴重。而這與南美大豆陸續到達國內港口的豆粕供應面、國內長江流域即將集中上市的菜粕等品種的供應趨勢截然不同。
二、棉粕後期走勢難獨善其身,但或強於豆、菜粕
正是由於棉粕不同於豆粕、菜粕的供應趨勢,使得其價格走勢也開始出現一定的差異。5.1節後,國內棉粕價格不僅未隨之前下跌,反而局部地區有所上漲。其中包括湖北、安徽等南方產區,同時也包括山東等北方產區,更包括了國內最大棉粕生產地--新疆。不過,鑑於國內植物蛋白原料市場總體呈現偏弱的趨勢,因此棉粕價格走勢也很難獨善其身,但其獨特的供應趨勢也可能使其下跌空間較為有限。
綜上所述,隨著國內棉粕供應數量將越來越少,5.1節後國內棉粕價格出現強於豆粕與菜粕的走勢。據棉粕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指出,從目前現有的條件來看,國內植物蛋白原料市場總體仍呈現弱勢下行格局,因此棉粕要走出行情難度頗大。不過,其後期行情有望受供應能力支撐,下跌的幅度與速度可能較小。
更多棉粕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棉粕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