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六種編造傳播虛假恐怖信息情形將追刑責

六種編造傳播虛假恐怖信息情形將追刑責

2013-01-01 11:35:37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最高人民法院今天公布關於審理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最高人民法院新聞發言人孫軍工表示,《解釋》明確規定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六種情形應當追究刑事責任。

  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的入罪標準是「嚴重擾亂社會秩序」。

  《解釋》第二條採取列舉的方式,從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破壞公共運輸秩序、破壞有關單位的正常工作秩序、破壞居民生活秩序、干擾國家職能部門的正常工作秩序、其他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等六個方面明確界定了「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六種情形:

  一、致使機場、車站、碼頭、商場、影劇院、運動場館等人員密集場所秩序混亂,或者採取緊急疏散措施的。

  二、影響航空器、列車、船舶等大型客運交通工具正常運行的。

  三、致使學校、醫院、廠礦企業、國家機關等單位的工作、生產、經營、教學、科研等活動中斷的。

  四、造成行政村或社區居民生活秩序嚴重混亂的。

  五、致使公安、武警、消防、衛生檢疫等職能部門採取緊急應對措施的。

  六、其他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

  最高人民法院新聞發言人孫軍工介紹,《解釋》第三條明確,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嚴重擾亂社會秩序,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之一的規定,在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範圍內酌情從重處罰:

  一是致使航班備降或返航;或者致使列車、船舶等大型客運交通工具中斷運行的;

  二是多次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的;

  三是造成直接經濟損失二十萬元以上的;

  四是造成鄉鎮、街道區域範圍居民生活秩序嚴重混亂的;

  五是具有其他酌情從重處罰情節的。

  本解釋所稱的「虛假恐怖信息」,是指以發生爆炸威脅、生化威脅、放射威脅、劫持航空器威脅、重大災情、重大疫情等嚴重威脅公共安全的事件為內容,可能引起社會恐慌或者公共安全危機的不真實信息。

  據悉,本解釋於2013年9月1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91次會議通過,將於2013年9月30日起施行。

更多傳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傳播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