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樹立環保理念破解垃圾處理困境

樹立環保理念破解垃圾處理困境

2013-01-01 11:48:14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小區門口垃圾桶旁臭氣熏天、家裡垃圾沒及時清理招來蚊蟲、城市被垃圾山包圍……對於我國絕大多數人來說,這些場景都不陌生。目前,我國2/3的城市都遭遇了「垃圾圍城」,每個人都深受環境污染的危害。據統計,中國每年生活垃圾產生量超過3.6億噸,占全世界城市每年產生垃圾的30.6%,且以年均8%的速度遞增。

  垃圾是人們活動產生的「廢物」,具有雙重屬性。一方面,垃圾就是「垃圾」,即暫無新技術能夠使之循環利用,且無經濟利用價值;另一方面,垃圾更是「資源」,找到開發利用途徑就是「城市礦產」,具有經濟利用價值。要實現資源的轉化,一個必不可少的中間環節就是垃圾分類處理。

  我國的「垃圾分類」口號已經喊了很多年,但效果並不理想。儘管大部分地區都放置了分類垃圾桶,卻多數流於形式。尷尬不只一點。「垃圾分類要經過堆放、運輸、處理三個步驟。即便主城垃圾實現了干、濕分類,還是由同一種車輛混合運輸,『大雜燴』造成新的污染。」一位業內人士抱怨。

  一邊是加快垃圾分類的呼聲,一邊是政府投入的力不從心,推行垃圾分類的尷尬由此可見。

  垃圾不分類就處罰爭議多多

  垃圾分類試點已經10多年,很多城市在推廣伊始紛紛出台罰款條例,可結果依然甚理想。業內人士認為,垃圾分類任重而道遠,需要一個漫長的觀念樹立和習慣培養的過程。罰其十,不如獎其一。

  環保習慣的養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讓環保理念深入人心,形成自覺行動,主要應該讓環境意識深入人心,並非靠經濟處罰就能心想事成的。世界上垃圾分類做得比較好的國家不是靠罰款,反而靠獎勵來培養市民的好習慣。

  近日,南京市第一屆城市治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召開,針對垃圾分類議題進行了討論。會上,全體委員通過了深化垃圾分類的新決議:市民向物業、社區送可回收垃圾將有獎勵。南京的垃圾分類獎勵模式,無疑是一種有效的探索創新,體現了一座城市管理者的誠意和智慧,而這種實實在在走群眾路線的工作作風,尤其值得稱道。

  「回顧已開發國家垃圾分類的歷程,只有經濟手段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生活垃圾處理委員會秘書長徐海雲認為。垃圾分類收集有三種經濟手段,一是計量收費,比如我國的廢品回收;二是計量付費,比如一些已開發國家按垃圾的不同類別收取費用;三是計量押金制度,即對特定產品,比如可回收包裝物酒瓶、有毒有害物電池等收取押金。

  據中國報告大廳垃圾處理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指出,垃圾分類鏈條建成之後,要求市民進行垃圾分類,讓市民沒有任何藉口,再推出獎懲措施,或許更合理。所以,垃圾分類要落實,比獎懲措施更有效的,是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設施的完善,讓分類垃圾各有合理的去處。

更多垃圾處理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垃圾處理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