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那些年,忽喲我們生活的謠言

那些年,忽喲我們生活的謠言

2013-01-01 14:47:32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謠言:新生兒越重越健康

  2月11日在貴州一位36歲高齡產婦產下了一名13.7斤巨嬰;而就僅僅3天前,新疆烏魯木齊,也有一名年近40的產婦產下了一名12斤巨嬰。中國傳統上,都把生下大胖小子當做健康的象徵。

  破解:新生兒並非越重越好

  超重嬰兒成長過程中患上慢性病風險 較正常嬰兒要高 , 體重超8斤的,發生白血病危險性則會增加約25%。分娩時除了會增加剖腹產率外,還會增加母親患妊娠糖尿病的風險。

  謠言:停止雷射手術矯正近視

  2月台灣權威眼科專家蔡瑞芳認為雷射近視矯正手術後遺症陸續出現,決定不再做此類手術。而對此FDA官網相關手術的專題稱由於手術後遺症的長期數據尚不可得,其長期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清楚。

  破解:並沒有主動宣布停做

  事後蔡瑞芳表示雷射矯正近視手術這場風波源於媒體誤解,自己並沒有主動宣布停做雷射矯正近視手術,事實上只要嚴格篩選病人、注意手術過程,雷射矯正近視手術的安全性是沒有問題的。

  謠言:中國所有孩子都缺鈣

  2月一項調查顯示,在國內接近九成的家長會接受醫生的建議,在寶寶六個月之前就開始給孩子補鈣。也就是說在醫生眼中,中國幾乎所有的孩子都缺鈣,而相關廣告也把缺鈣危險大加渲染。

  破解: 補鈣是一場坑爹遊戲

  截止2007年FDA就有36項研究證明正常膳食下的鈣輕度缺乏不影響兒童成長,只有當鈣嚴重缺乏影響到骨鈣化不良時才會有影響。也就是說,母乳和嬰兒奶粉就能提供足夠的鈣質。

  謠言:男子昏迷中被摘左腎

  2月24日重慶籍男子曝料,自稱原本打算到東莞打工掙錢,誰知竟無緣無故失憶四天。在一家旅館醒來後,感覺肚子疼痛,遂到醫院就診,檢查結果竟是左腎被人為切除,而身上多了2萬元。

  破解: 麻醉偷腎是都市傳說

  警方介入調查後男子承認腎是自己賣的,其實器官移植從手術前配型檢查再到術後抗感染抗排異反應,每步都需要大量專業技術和設備,需要供者和受者共同配合,並非能夠輕易被偷。

  謠言: 螺旋藻被塑成保健聖品

  3月29日,媒體爆出湯臣倍健、綠A等知名企業生產且經過審批許可的螺旋藻產品檢測出重金屬嚴重超標,之後各涉事企業和藥監局紛紛發表聲明,聲稱產品安全,依然具有保健功效。

  破解:只是應對饑荒暫時口糧

  通過查閱成熟機構報告可知螺旋藻等系列保健聖品不過是忽悠的產物,其保健功效均源自企業的宣傳,FDA等機構始終認為螺旋藻只能作為應對饑荒的暫時口糧,並不認可它具有保健功效。

  謠言: 打通任督二脈可獲健康

  5月12日至20日,47名甘肅醫務人員參加真氣運行學培訓班,41名學員聲稱打通了任督二脈。甘肅衛生廳長劉維忠要求各醫院將其運用到臨床,稱打通任督二脈並非武功絕學,可讓氣血更加通暢。

  破解: 任督二脈只是中醫幻覺

  不論是中國還是國際醫學界研究,都已經證實「經絡」無客觀結構,歷史上曾轟動一時的朝鮮「鳳漢管」也早已被證實為學術造假。也就是說,經脈根本沒有客觀存在,只是中醫的幻覺。

  謠言: 自來水中含有避孕藥

  5月,一條稱「自來水中含有避孕藥」的微博引發社會熱議,而微博中的數據來源於今年2月《環境科學學報》(英文版)上刊登的一篇題為《中國水源水雌激素效應評估》的文章 。

  破解: 論文作者稱被誤讀

  論文作者表示檢測的是水源水數據,不代表自來水情況,而且雌激素含量很低。事實上檢測精度提高,原來濃度很低無法被測到的物質也能被檢測出來,並不代表環境中這類物質增多。

  謠言: 中藥馬兜鈴能治病

  為治療自己的肝膽濕熱症,持有中醫證書的王韻凱長期服用中成藥龍膽瀉肝湯。直到2002年的一天,他被確診患有尿毒症,檢測人員在其長期服用的藥物中,發現了一種叫做馬兜鈴酸的物質。

  破解: 馬兜鈴含毒可致腎衰

  4月初《國際腎病期刊》、權威刊物《美國科學院院刊》相繼報導馬兜鈴酸可能引起腎功能衰竭以及尿道癌症雙重風險。而在素有服用含馬兜鈴酸中草藥傳統的中國台灣,尿道癌發病率全球最高。

  謠言: 打胺基酸能補充能量

  5月湖北孝感一中高考班學生複習時集體打吊瓶一事引起熱議。學校稱學生打的是補充能量的胺基酸,且此舉為國家規定,每年都給補貼。為了不耽誤複習,就安排學生在教室內打胺基酸。

  破解: 正常人輸胺基酸沒意義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評價中心專家孫忠實教授表示胺基酸又分必需胺基酸和非必需胺基酸,正常人不缺乏胺基酸根本不需補充,即使缺乏,每個人體質不同,所需種類也不同。

  謠言: 捐精會「精盡人亡」

  華中科大博士生鄭剛在第5次捐精時,身體出現異常猝死。其父與校方就賠償爭議於今年6月對簿公堂,引起坊間熱議並引發捐精安全性擔憂,甚至給捐精披上了會「精盡人亡」的外衣。

  破解: 捐精並不會有健康風險

  通過精子庫或相關機構,把精子捐獻給有所需求的人,是供精方與求精方在不發生性關係下,使對方達到受孕目的的人工輔助生育技術與手段,整個過程並不會給捐精者帶來任何傷害。


  相關閱讀:

  健康謠言「坑爹」程度大比拼

  揭秘六大最兇猛的健康謠言 生活沒那麼可怕

  最新生活健康謠言出爐 看看誰在逗你玩

  十大生活健康謠言被戳破 你中了幾招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謠言熱門推薦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