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告網了解:在扶持政策的不斷刺激下,國內光伏企業業績大多有所好轉,光伏產業正在走出陰霾。然而,能否脫離「蠻幹」、走向正軌還有待時間檢驗。
「太陽」暖色重現
「現在已經能明顯感覺到行業在回暖,向好的明顯標誌是企業的產能利用率上來了,我們目前的多晶矽開工率在90%以上,矽片業務還有擴產的計劃。」國內多晶矽龍頭企業江蘇中能副總經理呂錦標對記者說道,經過兩年的調整,光伏企業正在走出寒冬。
事實上,光伏產業回暖在三季報中已經顯現。據Wind資訊數據顯示,前三季度A股26家光伏企業合計實現了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近16億元,均值為6108萬元,較上年同期的3133萬元增長了約95%。
對於淨利潤的明顯增長,企業普遍表示,主要是得益於在此前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的情況下,眾多光伏企業紛紛轉型發力下游電站。
從下半年開始,組件商出貨明顯增加,記者在上海舉行的第八屆亞洲太陽能光伏工業展覽會上了解到,國內組件價格已上漲至4.2元/瓦—4.5元/瓦,部分項目組件毛利率達到10%,較上半年增加了一倍。
然而,儘管下游組件企業出貨量激增,但上游設備需求增加卻不明顯。「目前整體產能過剩還未完全過去,企業對擴產比較謹慎。即便擴產,也會考慮購買二手設備或租賃設備。因此,上游產業預計到年底、明年春天才會好轉。」申銀萬國分析師余文俊分析道。
政策給力 後市看好
產業回暖,國家扶持政策功不可沒。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吳新雄近日表示,2014年全國擬新增分布式光伏發電6GW,2015年分布式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20GW。這進一步明確了未來兩年的分布式光伏發展目標。
今年四季度以來各地光伏電站呈現投資趨熱,光伏概念也表現強勢。尤其是西部光伏電站建設進度加快,帶動眾多組件商、矽片廠商出貨大增,產品毛利率亦有所提升,有望為全年業績增長帶來支撐。
與此同時,此次國家出台的0.42元/千瓦時的補貼幅度也遠超業內預期。國內電價補貼政策被視為整個光伏業扭虧為盈的關鍵。
此外,繼7月出台光伏「國八條」、9月出台《光伏製造行業規範條件》後,日前財政部與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通知,從2013年10月1日起到2015年12月31日,對納稅人銷售自產的利用太陽能生產的電力產品,實行增值稅即征即退50%的政策也大大刺激了產業的回暖。
晶科能源全球品牌總監錢晶表示:「稅是基於盈利,盈利是基於成功併網、成功賣電、成功收到款項,真正地實現盈利,減稅才有意義。因此,政策落實比制定更重要,還需看後續的跟進。」
融資空間有望打開
我國光伏產業仍處於政策扶持期,對資金需求很大。值得慶幸的是,光伏業在三季度回暖的情況下,資金問題逐漸出現轉機。
業內人士透露,引導政府資金投入產業是大方向。未來一個可行的方向是資產證券化,即以電站的未來收益作為抵押,通過在證券市場出售以獲取資金。這將使得未來商業銀行對光伏企業融資放貸也有望進一步擴大。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國內市場已經大規模開啟,預計未來光伏行業持續回暖的動力還將不斷增加。企業命運也將分化,優勢企業致力於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將迎來新的一輪景氣周期。而很多中小企業,將遭淘汰,行業將實現集中度的提升。
更多光伏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光伏業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