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辛苦苦攢錢買部心儀已久的手機,結果手機里預裝了很多亂七八糟根本沒見過的軟體,而且沒法卸載,自己的手機裝什麼軟體自己卻沒法做主,這事兒聽著都很堵心。難怪錘子科技創始人羅永浩在錘子ROM發布會上深惡痛絕地表示:任何在手機里預裝軟體還不讓卸載的行為都是耍流氓!
更可怕的是,有的無良商家在「耍流氓」之餘,還會在預裝軟體中捆綁代碼吸費或者安裝後門程序窺探隱私。對於這類預裝程序,消費者更是「看不見,關不了,卸不掉」,只得眼睜睜地看著白花花的銀子付諸東流。
不過,從今年11月起,消費者們再也不用做「冤大頭」了。這種見不得人的灰色產業,工信部終於看不下去了。《關於加強移動智能終端進網管理的通知》將於11月1日起正式執行,手機生產商必須公示手機預裝信息,強化社會監管。此外,用戶也可以行使監督權利,對買到的智能終端的預置應用軟體與公示的信息進行比對,發現問題可以隨時舉報,工信部將及時進行核查和處理。
月入百萬的刷機黨
俗話說,人之趨利如水之趨下。預裝軟體的產業之所以如此紅火,甚至愈演愈烈,當然是因為有利可圖。
相關媒體披露,該產業鏈上至手機生產廠家、運營商,下至各級經銷商都涉及分成。事實上,這個產業鏈並沒有那麼複雜。
利潤的來源,是軟體開發商們。每個新開發的軟體,除非軟體特別出眾,否則想要被大家所熟知,簡單的放在商店裡是不行的。某點餐軟體的開發者爆料稱:「中國的軟體幾乎都是免費的,為了進一步發展,我們必須靠擴大用戶數來吸引眼球。而預裝是個比較迅速的辦法,也是能用錢搞定的最快速的方式。」
有需求就有市場,刷機黨就是這樣產生的。
「一般來說,一款軟體推出後,勤快一點兒的開發者會親自找到手機廠商、水貨商、手機連鎖店等各種手機出貨渠道,和這些賣手機的人談好價格,讓他們將自己的軟體預裝到手機中;懶一點兒的開發者則會委託專業的刷機公司來代勞。」上文中的軟體開發者告訴記者,「他們預裝軟體的方式通常都是刷機,將目標軟體以內嵌的形式裝到手機的ROM里,非專業人士無法卸載。」
這還不算完,軟體裝到手機上後,需要檢測到用戶已經使用或者不小心激活,才能算是預裝成功,這個時候,將軟體預裝進手機中的經銷商便會得到軟體推廣者的報酬。「裝一次通常只有一兩元,但有時候,一台機器會被預裝進十幾個甚至幾十個軟體。對於一個僅有10人左右的專業刷機公司來說,月入上百萬不是件難事兒。」上文中的軟體開發者告訴記者。
暴利同時吸引了一些不法分子。一些人不滿足於裝一個軟體賺一兩塊的賺錢速度,於是聯合黑客,將吸費代碼植入手機底層,或者將吸費病毒打包到熱門軟體中,再預裝到手機里。
「很多手機買來時預裝了憤怒的小鳥之類的熱門遊戲,而這些遊戲裡都是暗藏玄機的。在出廠前,這些熱門遊戲軟體中已經被黑客捆綁了吸費代碼。」金山軟體首席網絡安全專家李鐵軍稱,「這種現象通常都會出現在一些山寨品牌或者名不見經傳的小品牌手機里,這些山寨手機往往會賣很便宜的價格,但是一旦你使用了,就會以惡意扣費的形式來偷你的費用。」
審查機制仍然有漏洞
如今,工信部終於決定要管管了。然而,仔細研究《通知》內容,不難發現,該《通知》還存在鞭長莫及的地方,並不能徹底淨化預裝軟體灰色產業。
按照《通知》要求,手機廠商不得安裝未經用戶同意、擅自收集用戶信息的軟體,以及給用戶造成流量消耗、費用損失的軟體。
「這個《通知》中的問題在於,它只對手機廠商的環節進行了限制,實際上,預裝軟體有很多種途徑,各級經銷商甚至個人都有可能對手機進行刷機預裝。這些環節管理起來,更加複雜。」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產業聯盟秘書長李易稱,「到時候,很有可能出現的結果就是,手機生產廠商預裝軟體這部分業務自己不做了,外包給別人做,即使查到自己頭上,也能推脫。手機廠商的違法成本變高了,這部分成本自然會轉嫁給消費者,使手機價格上漲。而下游的各級經銷商和水貨商,照舊刷機。」
業內人士分析稱:「更加有效的監管辦法,應該是對現有的行業監管規定進一步地細化,甚至制定相關的法律,對惡性軟體如何鑑定給出定義,一經發現,直接扼殺,不許流入市場。由此推演開,甚至可以制定手機軟體黑名單制度,把一些問題軟體列入黑名單並予以公示。另外,對於預裝軟體,必須把權利還給消費者。」
IT大佬藉機吸睛
《通知》是否會威脅到IT大佬們的切身利益呢?
小米一位工作人員稱:「小米的預裝軟體都是可以卸載的,不會強迫消費者使用,因此我們不擔心《通知》的實施。」
手機殺毒公司網秦的CEO林宇在此前的8周年發布會上坦言,網秦統計的用戶數中一半都是依靠手機預裝。不過,他也表示,網秦已經上了「大船」,「網秦是第一批進入工信部白名單的公司。」
在很多企業極力與預裝軟體撇清關係時,360卻在藉機宣傳自己。
早在國慶節前,360就瞅準時機,推出了「卸載預裝軟體」的功能,在節前推出的測試版中,該功能將手機中的軟體分為「建議卸載」、「建議保留」等幾大選項。此後,百度地圖不幸中招,被貼上了「建議卸載」標誌,而金山毒霸、獵豹瀏覽器官方網站的安裝包更是被攔截甚至建議刪除。
此舉迅速引發了眾大佬的強烈不滿,包括百度、小米、金山、聯想、華為、中興、酷派等廠商均以360存在誘導卸載的嫌疑為由,對其產品做出了下架處理。
不過,對於身經百戰的360來說,口水戰都是常規曲目。一番「鬥法」後,雙方都做出了讓步,360將原來產品中對軟體做出的「可卸載」、「建議保留」等分類去除,而各路大佬也逐漸將360產品重新上架。
借著《通知》打口水戰,360成功地將大家的目光聚集到了自己身上,有網友直呼,「IT大佬沒輸,但360又贏了!」
更多手機軟體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手機軟體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