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我國居民收入難跑贏GDP 南北省份差異明顯

我國居民收入難跑贏GDP 南北省份差異明顯

2013-01-01 13:20:51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據報告網了解: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報告稱,2012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比1978年增長71倍,年均增長13.4%,扣除價格因素,年均增長7.4%。

  「居民收入35年增長71倍」這一消息引起外界的廣泛關注。但實際上,過去35年,我國經濟保持快速增長,年均經濟增速高達9.8%,高於人均收入2.4個百分點。

  居民收入難跑贏GDP

  在居民收入增速落後於GDP增速的情況下,居民收入占整個GDP的比重也在不斷下降。長期研究居民收入問題的暨南大學教育學院院長、統計學教授韓兆洲表示,從勞動者收入占GDP比例來看,1978年廣東省該比例是60.6%,2010年是44.4%,下降了16.2個百分點。

  在該比例下降的同時,企業利潤和政府稅收等占比卻不斷上升。例如廣東省政府稅收占GDP比重在1978年是13.5%,而到2010年是14.9%。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稅系主任林江教授表示,居民收入占比不斷下降有幾個原因,其中之一是全要素勞動生產率沒有隨著GDP的增加而增加。「我們的勞動生產率沒有大幅度的提升,我們的技術創新沒有與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相掛鉤。」

  其次,在拉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中,消費拉動的局面一直沒有形成,出口貿易和投資的拉動更為明顯。林江說,出口貿易主要是附加值比較低的加工貿易,所以出口的增長與居民的收入增加關聯度不高。在投資方面,目前的固投主要是靠央企、國企在拉動,財富也就向他們傾斜。

  居民收入遠低於GDP增速,也反映了我國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兩個領域都出現了明顯的偏差。在初次分配領域,勞動者收入尤其是中低級勞動者收入增長過於緩慢,居民收入與政府、企業收入相比增長緩慢,壟斷收益與資源收益被極不公平地分配。

  在再分配領域,部分財稅政策導致了財富的逆分配,本來應該縮小收入差距的政策反而導致了差距的擴大;社保制度不完善,農民工等最需要社保的低收入者往往沒有覆蓋在內。

  實際上,針對居民收入增速落後於GDP的問題,近年來我國政府也高度重視,並在「十二五」規劃中明確,要實現居民收入與GDP同步增長,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居民收入應該與GDP同步發展或者更快,這樣才能讓大多數老百姓更好地享受到經濟發展的成果。」韓兆洲說,目前國內很多地方居民收入占GDP比重只有四成左右,而已開發國家一般都達到了55%,未來即便無法達到已開發國家的55%,也應該爭取向50%靠近。

  南北省份差異大

  梳理31個省(區、市)的2012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行的數據,去年上海、北京、浙江這3個地區位列前三名。其中,上海2012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達到了40188.3元,是唯一突破4萬元大關的省份。

  北京、浙江、廣東這3個地區的收入處於「3萬元梯隊」。同全國24565元的水平相比,上海、北京、浙江、廣東、江蘇、天津、福建、山東這8個地區的2012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了全國水平。

  由於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地區之間的居民收入差距也相當大。榜首的上海比榜尾的甘肅多23032元,也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5623元。高於全國水平的8個省份之中相差也比較大,例如同樣沿海地區的山東就比上海低了將近1.5萬元。

  相比之下,低於全國水平的23個省份之間的差距並不算大,例如從第9名的遼寧到榜尾的甘肅也就7000元左右的差距。中西部不少省份之間甚至只有幾十元的差距,如寧夏僅比江西少29元。

  如果將各省的居民收入和人均GDP進行對比則顯示,人均收入與人均GDP的排名大體上成正比,人均GDP排名高的地方人均收入相對也比較靠前,反之亦然。例如人均收入前八名均位於東部沿海地區,除了京、津、滬三大直轄市,還包括了浙江、廣東、江蘇、福建、山東5個沿海發達省份。

  不過,人均收入與人均GDP並不一定成正比。例如內蒙古人均GDP高居全國第六, 但人均收入只位居全國第十,尚不及全國平均水平。天津人均GDP排名第一,但人均收入只位居第六,西部的陝西人均GDP位居第十四,但居民收入只位居第十八。相反,南方的廣東和福建人均GDP只位列第八和第九,但人均收入位居第四和第七。

  內蒙古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趙海東指出,內蒙古居民收入遠遠落後於GDP收入,主要的原因是,當地經濟增長長期過於依賴投資拉動,很多央企、大國企投資所帶來的產值並沒有轉化為居民收入和當地居民的財富。

  「大量的能源生產出來,GDP是增長了,但仔細分析GDP的構成後會發現,當地居民從經濟增長的過程中獲益並不多。」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表示,南北之間的差異主要是由經濟和產業結構造成的。像內蒙古、陝西這些能源省份以及遼寧、天津這些以重工業為主的省份來說,主要是靠投資拉動和能源消耗為主,投資主體主要是央企和大國企,這樣的模式產值確實很大,但老百姓從中取得的收入比重不會太高,這也就是外界通常所說的「只長骨頭不長肉」。

  「對這些地方來說,經濟發展的速度遠遠落後於GDP增長的速度。」丁長發說,相比之下,南方廣東、福建、浙江等地以輕工業為主,非公經濟占比較高,經濟發展與居民收入的關聯度也比較高,也就是「藏富於民」。

  林江認為,第二、第三產業的不同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北方重工業省份主要以第二產業為主,而南方廣東等地第三產業十分發達,三產與居民的收入關聯度更大。

  「內蒙古屬於欠發達地區,在發展的初始階段,沒有投資還不行。但這些投資如果對當地沒有太多貢獻也不行。因此對內蒙古來說,關鍵在於怎麼樣改變投資的主體和投資方式。」趙海東說,未來內蒙古必須要思考怎麼樣延長整個產業鏈,豐富產業結構,「培養一大批本土企業,形成在當地投資當地創富,而且把產值和利潤都留在當地的小循環和大循環的結合中。」

更多居民收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居民收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居民收入熱門推薦

Content not fonud



Content not found

内容未找到,麻烦您再找找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