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時間不能播放進口動畫片,這是否推動了國產動畫片的發展?昨天發布的動漫藍皮書《中國動漫產業發展報告2013》指出,「限播令」未達初衷,反而導致產業畸形。
自2006年9月1日起,國家廣電總局要求全國各級電視台的頻道在每天17點到20點不能播出境外動畫片和境外動畫資訊節目及欄目,並要求國產動畫片在少兒頻道中每天播出量不少於70%。此後「限播令」時間範圍延長到22點。
由北京電影學院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推出的藍皮書指出,在政策執行後的實際播出中發現,國產動畫片播放時段的收視率比進口動畫片差了很多。「限播令」之前,黃金時段主要播出進口動畫片,較好保證了穩定的收視率和廣告。而取而代之的國產動畫片製作水平不一,再加上動畫片播出資源的缺乏,導致無法支撐收視率和廣告。這對於本來就經營困難的少兒和卡通頻道來說,可謂「雪上加霜」。
此外,「限播令」並沒有促進國內動畫發展。過長的國內動畫播映時間造成了播放平台資源的浪費,很多電視台為了提高收視率採用了極端方式。例如一些電視台在假期里全天12個小時連續多集播放《喜羊羊與灰太狼》,雖然贏得了收視率,但造成了國內動畫之間的「內耗」。
藍皮書認為,目前政策導向對於國內動畫片的扶持政策大多偏向於產能的提高,但從現狀看,分鐘數的增加並未帶來質量提升,反而產生大量低端產品,導致「神編」、「神導」層出不窮。因此,政策應該傾向於獎勵一些質量優秀的動畫片和鼓勵能夠帶動產值提升的動畫基地。
更多動畫片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動畫片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