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前10月國內無證駕駛致死1290人

前10月國內無證駕駛致死1290人

2013-01-02 09:40:46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據中國報告大廳了解,12月2日是第二個「全國交通安全日」,主題是「摒棄交通陋習,安全文明出行」。

  12月1日,公安部交管局有關負責人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對今年活動主題的內涵、交通陋習的危害以及交通參與者文明素質的提升等問題作出進一步闡釋。

  汽車社會文明任重道遠

  公安部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機動車保有量已達2.5億輛,駕駛人達到2.75億人,每百戶家庭擁有汽車21.5輛,機動車年均增長1500萬輛,我國已經快步進入汽車社會。但交通參與者的文明出行素質卻沒有完全「達標」,培育「汽車文明」還任重道遠。

  另一組數據更加直觀:今年以來截至10月31日,全國城市道路因隨意變更車道導致事故1276起,造成152人死亡、1467人受傷;因無證駕駛車輛導致事故3639起,造成1290人死亡、4464人受傷;營運車輛因超速行駛導致事故1413起,造成752人死亡、1581人受傷。

  「文明出行已經成為汽車時代的必修課,這門課不過關,就要付出生命財產的慘痛代價。」公安部交管局有關負責人說,確定「摒棄交通陋習,安全文明出行」這個主題與我國當前道路交通安全現狀密不可分。

  結合當前我國道路交通安全現狀,針對城市、農村、行業不同特點,公安部部署全國公安機關今年在城市重點開展「倡導三不」(即不隨意變更車道,不亂停車, 不闖紅燈)的主題活動;在農村重點開展「拒絕三無」(即拒絕駕駛無牌車輛,無證駕駛車輛、駕乘摩托車無頭盔)的主題活動;在運輸行業重點開展「抵制三超一疲勞」(即抵制超速、超員、超載和疲勞駕駛)的主題活動。

  該負責人介紹,城市「亂停車」、「隨意變道」具有一定普遍性,破壞了正常交通秩序,今年以來查處的違法行為同比增長近35%。而闖紅燈這一行為導致近3000起事故,直接造成535人死亡。

  超速是查處最多的違法行為,也是導致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最多的交通違法行為。今年以來發生的16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中,有14起是客貨運輸車輛肇事導致,其中絕大多數是「三超一疲勞」違法行為造成的。

  用從眾效應傳遞正能量

  目前,各地公安、教育行政、司法行政、交通運輸、安全監管等部門充分利用「全國交通安全日」,通過多種形式開展主題活動,努力使「全國交通安全日」逐漸成為傳播交通安全理念、交通法治理念和交通文明理念的文化品牌。

  該負責人介紹說,國內外的實踐表明,治理道路交通問題需要綜合發揮法治、科技、道德、社會力量的作用,落實政府、部門、行業、公眾的責任。我國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率,要從「人、車、路、環境」4方面入手,不斷完善「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各司其職、齊抓共管、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格局。與此同時緊扣安全主題,廣泛開展宣傳教育,將珍愛生命、安全文明理念傳播至每名駕駛人、每個交通參與者,增強社會共同責任意識,動員廣大交通參與者共建共享。

  「心理學上有種說法叫從眾效應,是指個人受到群體的影響而懷疑、改變自己的觀點、判斷和行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致,簡單說就是『隨大流』。」該負責人說,例如去年被媒體廣泛關注的「不看紅燈過馬路」現象,路口有一個人闖紅燈就會有很多人跟隨。

  不過,在該負責人看來,「從眾效應」也可以作為正能量傳遞和放大。

  在交通方面,如果全民都「從眾」不隨意停車、「從眾」不隨意變道、「從眾」系好安全帶、戴好頭盔、「從眾」不超速、超員、超載……如果人們從眾心理普遍向好,那麼文明的力量就會越來越強大,影響的範圍就會越來越廣,共同的交通秩序、交通環境也就會越來越好。

  該負責人說,交通安全日可以成為集中宣傳交通安全法治意識、文明意識和公德意識的一個高峰,但交通安全工作的落實、交通安全常識的普及卻需要毫不鬆懈地抓下去,貫穿始終。只有這樣,才能為汽車社會系好「安全帶」。

更多駕駛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駕駛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駕駛熱門推薦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