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報告大廳了解,昨天,民政部就深化改革促進民政事業發展召開新聞發布會。民政部部長李立國表示,公益慈善等四類社會組織可直接向民政部門申請登記,取消不必要的審批,下放權限。另外,民政部正研究建立臨時救助制度,積極爭取將事實上無人照顧的兒童納入國家保障,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管理。
社會組織
明年試點協會與行政機關脫鉤
民政部部長李立國在發布會上介紹說,行業協會商會類、科技類、公益慈善類和城鄉社區服務類四類社會組織,可以依法直接向民政部門申請登記,不再經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和管理。目前,這項工作已在全國層面和地方各級層面逐步試點和鋪開。
他表示,已經成立的四類社會組織與原有業務主管單位脫鉤要有一個過渡期,所以正在修訂《社會團體管理條例》,下一步還要修訂《基金會管理條例》和《民辦非企業單位管理條例》,將按照修訂的條例依法有序完成原有社會組織的過渡工作。
其中,行業協會商會類社會組織與行政機關要限期實現真正脫鉤。李立國說,爭取明年1月之前,在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中選擇100個單位進行試點,明年鋪開實施試點工作。爭取到2015年底前,實現從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到地方各個層次的行業協會商會真正脫鉤。
另外,李立國提出,要在社會組織的登記管理上取消不必要的審批,下放權限。民政部已經提出取消社會團體籌備成立的審批,取消社會團體和基金會設立分支機構的審批,同時要將異地商會和基金會登記成立的審批權從省級民政部門下延到縣級以上民政部門。
最低生活保障
正研究全面建立臨時救助制度
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就河北保定農民無錢手術而自鋸殘腿談社會救助。他表示,當前我們在社會救助中的短板,一個是醫療救助,一個是臨時救助。
竇玉沛說,在醫療救助方面,現在確實存在救助面過窄、救助水平低,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患病,特別是患大病的困難群眾的醫療問題。在前期273個縣、市、區近兩年工作試點的基礎上,民政部正進一步完善相關的政策。其中包括進一步放寬救助的範圍,即救助範圍放寬至低收入家庭,納入支出型貧困家庭。
關於臨時救助,竇玉沛說,有一部分家庭收入雖然高於最低生活保障線,但是因就醫、子女上學等剛性支出比較大(即支出型貧困),還有因為臨時性、災難性的情況發生,陷入了臨時貧困。還有一些人戶分離,也包括外出務工不著、尋親不遇、被偷、被搶等出現的臨時性困難,低保制度難以覆蓋,民政部正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全面建立臨時救助制度。
困境兒童
事實上無人照顧兒童將納入國家保障
「要積極爭取將事實上無人照顧的兒童納入到國家保障範圍中來。」 竇玉沛說,事實上無人撫養的兒童主要是指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放棄監護責任,俗話說的「爹死娘嫁人」,或者父母一方服刑,另一方離異,放棄對兒童的監護責任等。他說,民政部正在爭取把這部分孩子納入到國家的保障中來。
此外,竇玉沛表示,民政部正積極探索完善兒童福利制度、推進兒童保護制度。兩項制度目前都有試點。
民政部已經在河南的洛寧、江蘇的崑山、浙江的海寧、深圳等地進行適度普惠型兒童福利制度的試點,兒童保護制度也已經在20多個地區進行試點。
更多行政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行政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