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告網了解:市場研究公司Distimo公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13年亞洲應用市場的收入大幅增長了162%,令其他所有大陸上的增長都相形見絀。而這份報告同時還指出,亞洲應用市場增長的動力在很大程度上來自於Google Play應用商店,這個應用商店2013年在亞洲市場上的收入同比增長了三倍以上。
與此相比,蘋果App Store在亞洲市場上的增長速度則要慢得多:iPhone應用2013年來自於亞洲市場的收入同比增長94%,iPad應用則同比增長64%。不過,這樣的增長還是好於App Store在歐洲和北美市場上的表現。
Distimo在報告中提供了App Store和Google Play應用商店各自的每日應用下載數據。在013年12月份,亞洲市場在全球應用收入中所占比例為41%,北美市場為31%,歐洲市場為23%。
就目前而言,App Store和Google Play應用商在亞洲市場上的整體應用收入幾乎平分秋色。相比之下,App Store在北美市場上仍舊占據著主導地位,掌控了75%的應用收入,其餘的25%收入則被Google Play把控。在歐洲市場上,這兩個應用商店的收入占比也與此類似。
Distimo分析師安娜·赫茲曼斯(Anne Hezemans)指出:「很明顯,與北美和歐洲市場相比,亞洲市場上的景象有所不同。」
在這份報告中,Distimo對中國市場上的替代性Android應用商店十分關注,部分原因是網際網路巨頭百度以19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91無線。但與此同時,對於應用開發者來說,日本仍舊是亞洲市場上最有利可圖的一個國家,其次則是韓國和中國。儘管移動滲透率在整個亞洲市場上都在迅速上升(尤其是在東南亞地區),但不同地區之間的應用收入仍舊存在很大差距。
「舉例來說,亞洲市場上(應用收入)占據頭名位置的日本與馬來西亞之間就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前者是後者的77倍。」赫茲曼斯在報告中寫道。「亞洲各國收入分成之間存在的極大差異令我們相信,目前來說這個市場尚未得到均衡的分割。」
雖然從應用收入的絕對值來說,日本是去年亞洲市場上的魁首,但從增長速度來看,摘得桂冠的則是韓國。這一年中,韓國的應用收入大幅增長了271%。而在韓國市場上,大多數應用收入都來自於Google Play應用商店,這並不令人感到驚訝,因為據市場研究公司Flurry公布的數據顯示,蘋果在韓國市場上所占份額僅為14%。
在亞洲市場上,免費應用仍是占據主導地位的模式。在中國,應用總收入中有96%都來自於應用內購買活動;而在日本和韓國,免費應用在總收入中所占比例也均與中國類似,分別為94%和91%。相比之下,美國應用總收入中免費應用所占比例為76%左右。
跟全球範圍內的其他用戶類似,亞洲市場上的大多數移動用戶也都把應用內活動的時間花在玩遊戲上。去年12月份,遊戲開發商Rovio出品的《憤怒的小鳥 Go》(Angry Birds Go!)是亞洲市場上下載量最高的遊戲,其次是來自中國開發商的《保衛蘿蔔2:極地冒險》。
在中國,僅有3.5%的移動設備安裝了Google Play應用商店。對於這一市場,Distimo與最大的替代性Android應用商店之一豌豆莢進行合作,從而獲得了來自於3億多名用戶的數據。
據豌豆莢稱,海外開發商出品的遊戲「有很大機會能接觸到中國的遊戲玩家」。關於這一點,許多海外遊戲的人氣度可以為證,如《神廟逃亡2》(Temple Run 2)、《地鐵跑酷》(Subway Surfers)、《憤怒的小鳥》和《水果忍者》(Fruit Ninja)等,這些遊戲去年在中國的移動遊戲排行榜上都擠進了前七。
但在非遊戲類應用中,中國本土開發商則仍舊占據著主導地位,這跟電腦網際網路市場上本土軟體領軍的現象相一致。
報告指出:「中國本土市場如此龐大,以至於足以支持一個完全獨立於世界其他地方的生態系統。」
事實上,就安裝了Google Play應用商店的3.5%中國用戶而言,這些用戶從統計學上來說相對具有國際化的特點,他們所購買的應用中僅有65%是由本土開發者開發的,相比之下豌豆莢用戶的這一占比為87%。
就打入中國應用市場一事而言,許多西方遊戲開發商最初都抱有懷疑態度,原因是其認為將在這一市場上遭遇有關隱私權的問題,而且在遊戲商業化方面也將面臨困難。但豌豆莢的數據則顯示,現在的移動遊戲玩家更願意把錢花在應用內購買活動上。在2013年4月份到11月份之間,中國市場上大型多人在線遊戲的每付費用戶平均收入同比暴增了400%,表現超過了日本(同比增長282%)和韓國(同比增長342%)。
「Android用戶對遊戲內購買活動很有興趣,這打破了一種舊有觀念,即中國用戶不會為服務花錢。」赫茲曼斯在報告中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