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報告大廳了解,全國地方兩會近日召開,各省份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陸續公布。作為霧霾重災區的華北五省區市(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均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2014年重點推進減少霧霾等大氣環境治理工作。其中,北京、河北首次將大氣細顆粒物(PM 2.5)年均濃度下降目標列入政府工作報告,分別為5%左右和4%。
明確2014年空氣污染物排放指標
2013年9月,環保部及其它六部委發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指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山東省)是我國大氣污染最嚴重區域。
閱讀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2-2015年中國液態空氣及壓縮空氣行業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
作為空氣污染重地,北京、河北兩地在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將大氣細顆粒物(PM 2.5)年均濃度下降目標首次列入政府工作報告中。北京2014年政府報告提出,PM 2.5年均濃度下降5%左右,同時二氧化碳排放量要下降2.5%以上。河北省政府報告中提出,2014年細顆粒物(PM 2.5)濃度下降4%,同時要求,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削減1.2%、2.7%、1.2%和5.6%。
除京冀兩地外,位於華北的內蒙古、山西也提出了減少二氧化碳等空氣污染物排放具體指標。內蒙古要求,2014年二氧化碳排放下降2.2%。山西省提出,萬元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7%,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減排完成國家下達任務,煙塵、粉塵排放量均下降0 .5%。
華北五地治污措詞強烈
根據環保部等部委去年頒發的《實施細則》,5年時間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空氣品質要明顯好轉,重污染天氣要較大幅度減少。《實施細則》中還明確提出,到2017年,北京、天津、河北細顆粒物(PM 2.5)濃度要在2012年基礎上下降25%左右、山西下降20%、內蒙古下降10%。今年1月,環境保護部與全國31個省(區、市)簽署了《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明確了下降指標這一「軍令狀」。
華北五地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於2014年大氣污染治理措詞頗為強烈。河北省在政府報告中「只爭朝夕推進環境治理和生態建設」獨立成章,篇幅達1400字,與全面深化改革、產業結構調整等並列。其中第一節即是「強力治理大氣污染」。措詞上,用了「事關河北形象」、「背水一戰」等衝擊力強的詞語。
同樣,天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用三個「前所未有」來表態:全面實施「美麗天津·一號工程」,以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生態保護工程,以前所未有的鐵腕依法治理環境違法行為。
從政府工作報告可以看出,在空氣污染治理方面,多地都採取了取締重污染企業、減少用煤、清理老舊車輛等措施。2014年,北京政府報告提出,全年削減燃煤260萬噸,退出污染企業300家,壓縮小客車年度配置指標,逐年增加新能源汽車比重,基本淘汰黃標車。天津提出,以控煤、控車、控塵、控污為重點,治理火電污染,削減燃煤總量,淘汰黃標車8萬輛。同樣,河北提出要全面淘汰燃煤小鍋爐,推進主城區污染企業搬遷與升級改造,繼續淘汰黃標車。
各地舉措
●降低PM 2.5首次納入立法。北京人大通過《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新增「總量控制」,實現了由單純的濃度控制向濃度與總量控制並重轉變。並在經濟懲罰手段基礎上,納入企業信用信息系統等非經濟懲罰手段。
●向「吃飯產業」開刀。全國重污染地區之一的河北省,鋼鐵、化工、建材等「看家產業」的大氣污染物排放量占排放總量的七成左右。河北立下「軍令狀」:鋼鐵、水泥、玻璃,新增1噸產能,黨政同責,就地免職,必須執行。
●巨額投資「治霾」。北京將投入7600億元治理PM 2.5。
●限車控塵。廣東環保局規定空氣嚴重污染時對機動車實施單雙號限行,南京市政協委員朱清源認為控塵也很必要,不僅要在施工現場及時噴淋灑水抑塵,還要讓渣土車密閉運輸。
●徵收生態補償金。青島等地加強經濟處罰,對於大氣環境質量不能按期改善甚至惡化的區域,暫停審批排放大氣污染物的新建項目,並徵收一定數額的生態補償金。
更多空氣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空氣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