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了解,安全氣囊,這一關鍵時刻事關車主生死的配件,卻也成了去年投訴的關鍵詞之一。據中國報告大廳、宇博智業市場研究員表示安全氣囊是設置在車內正副駕駛位,車內前排、後排和車頂三個方向。安全氣囊的功能是當車輛發生碰撞事故時減輕乘員的傷害程度,避免乘員發生二次碰撞,或車輛發生翻滾等危險情況下被拋離座位。如果發生碰撞,充氣系統可在不到十分之一秒的時間內迅速充氣,氣囊在膨脹時將衝出方向盤或儀錶盤。從而使車內人員免受正向碰撞所產生作用力的衝擊,大約在一秒鐘後,氣囊就會收縮,因此不會妨礙車內人員的行動。安全氣囊是由三部分組成的:氣囊、傳感器和充氣系統。
汽車投訴網顯示,2013年共接到涉及安全氣囊投訴案例為118宗,而其中因事故正面撞擊但安全氣囊未彈開的案例達40宗,在這40宗安全氣囊未彈開的投訴案例中,日韓品牌以18宗占比達45%;其次是自主品牌的16宗,歐美品牌只有6宗。
閱讀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4-2019年中國安全氣囊行業市場現狀與投資戰略分析報告》
據中國報告大廳、宇博智業市場研究員不完全統計,2013年以來,全球範圍內涉及安全氣囊召回的汽車約460萬輛,涉及豐田、寶馬、通用、本田、日產、馬自達、現代、奔馳、大眾等品牌,其中,豐田的召回次數居多。
值得注意的是,涉及中國地區的召回車輛僅4.5萬輛左右,不到全球召回數量的1%。在業內人士看來,很多有關安全氣囊的召回都繞開了中國市場,原因是中國目前在安全氣囊評價標準上幾乎「一片空白」,而美國、歐洲、日本在安全氣囊方面早已有相應的立法。
對此,國家質檢總局2月28日做出回應:我國已經制定發布了三項安全氣囊零部件產品國家標準,但對於安全氣囊評價標準,尤其是在整車匹配的試驗方法和評價指標方面,仍需要補充大量的基礎試驗數據,質檢總局在相關科研項目中,已經安排了專門經費對這方面標準研製工作予以支持。
廠家推卸責任
在2013年投訴的40宗正面撞擊安全氣囊未爆案例中,累計死亡人數近10人,傷殘近50人,而目前僅有7宗案例得到企業的補償,8成案例未得到企業的任何補償,且企業的答覆幾乎都是「撞擊點不對、力度不夠」,遭遇意外的車主家屬仍在艱難維權當中。
2013年11月2日2時12分許,深圳的車主駕駛長安馬自達3轎車在深圳寶安大道福永新和路口人行天橋路段時,車頭與護欄發生嚴重碰撞。現場護欄受損、車頭受損、人員當場死亡。車主親屬表示,氣囊未爆開而少了一分安全保護,導致鐵管直接傷到駕駛員頭部及胸部當場身亡的事故。對此,廠家的回覆是,交通事故的發生與車輛本身無關,「車輛碰撞程度達不到氣囊展開的條件」。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2014年1月1日下午13時15分,王先生駕駛雪佛蘭新賽歐途徑淮徐高速時,不慎在高速上急打方向盤致使車輛正面撞擊路面護欄,造成車輛前部嚴重損壞,而安全氣囊未打開。上海通用4S店的回覆同樣是「由於沒有碰到所謂的撞擊點」。
一位4S店售後服務人員告訴記者:「安全氣囊沒有彈出的情況分很多種,有的是軟體出了故障,有的是碰撞位置、方向不會對駕駛員造成傷害,所以沒有彈出。如果是軟體故障,到4S店做一下測試即可。」
事實上,究竟有沒有達到廠家所謂的「撞擊點」,國內並沒有相關標準,致使車主投訴無門。
除了出現緊急事故時安全氣囊未彈出,還有32宗安全氣囊故障燈長亮的案例、4宗安全氣囊無故彈出的案例,另外還有42宗安全氣囊遊絲、安全氣囊感應裝置失靈、安全氣囊擋板脫落等故障的投訴。
企業自定生產標準體系缺失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國內關於安全氣囊的生產標準事實上只有兩個,即:什麼時候打開、什麼時候不打開。此外,雖然有相關的國家標準,但各個廠家會根據各自供應商的情況,制定自己的標準。」
中國報告大廳、宇博智業市場研究員表示,在歐美國家,針對安全氣囊有一個專門的「黑匣子」,出事故後可以通過「黑匣子」來進行數據的分析從而判斷是誰的責任。
廣東省惠州市一位安全氣囊供應商告訴記者:「生產的標準一般都是廠家給的,我們只是根據客戶要求生產。」至於涉及哪些標準,該人士表示不方便透露。
除了生產環節的標準,相關的養護標準也沒有跟上。據了解,在車輛的正常使用周期內,安全氣囊不會發生故障,但是每行駛1萬公里至2萬公里後,就應該去4S店裡檢查安全氣囊及其附屬部件。尤其在使用8年至10年以後,質量就難以保證了,建議更換。
汽車養護專家解放告訴記者:「一般我們做保養的產品主要是燃油、發動機、還有剎車、冷卻等幾大系統,安全氣囊沒有做過太多的保養,因為它只有在緊急情況出現的時候才會彈出。」
解放解釋說,對汽車配件的養護主要是為了使其性能發揮得更好。例如,噴油嘴的輻射較大,養護產品能讓油的霧化更均勻,同時車的動力性能更好。
在東創建國汽車售後體系總經理唐穗威看來,國內消費者對安全氣囊的了解也不全面,廠家應多予以引導:「安全氣囊確實有保質期的說法,車主理應定期檢查,到一定年頭就應該更換。但廠家沒有把這些寫到客戶說明里,4S店在這方面也就是做一個常規的檢查,不會因為安全氣囊過了保質期就提醒客戶更換。」
汽車行業知名分析人士張志勇指出,相關政策標準的缺失主要是國內對於安全氣囊的重視程度不高,其出現故障後會對當事人帶來何種傷害了解不充分。
一位比亞迪內部人士告訴記者,質檢總局已經成立了一個安全氣囊國標制定小組,比亞迪也是組員之一,具體的標準近期或有望出台。
更多安全氣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安全氣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