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構想提出拓寬了向西開放通道

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構想提出拓寬了向西開放通道

2014-01-01 11:41:24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絲綢之路是指起始於古代中國,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路上商業貿易路線。從運輸方式上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陸上絲綢之路以西漢都城長安為起點,跨越隴山山脈,穿過河西走廊,通過玉門關和陽關,抵達新疆,沿綠洲和帕米爾高原通過中亞、西亞和北非,最終抵達非洲和歐洲。海上絲綢之路則以中國東南沿海為起點,經東南亞、南亞、非洲、最後到達歐洲。

  據中國報告大廳、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的2010-2015年中國絲綢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投資前景分析報告顯示絲綢之路是一條東方與西方之間經濟、政治、文化進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因此,當德國地理學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紀70年代將之命名為「絲綢之路」後,即被廣泛接受。

  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了解,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構想提出後,沿線國家的諸多企業躍躍欲試,通過技術交流、經貿合作、境外投資等方式搶占先機,為國際合作先行探路。有關專家表示,在絲路經濟帶建設中堅持市場導向,充分發揮企業的投資主體作用,已經成為各方共識。

  絲綢之路輻射總人口近30億,資源豐富、投資合作領域眾多。沿線國家和地區相似的氣候條件、資源稟賦與市場結構,對多方共贏提供了廣闊空間。

  在剛剛落幕的第18屆西洽會暨絲博會上,中國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連軍表示,公司曾多次前往中亞考察當地投資環境,期待與絲路沿線國家在種植業、畜牧業等領域加強合作。而中國農墾(集團)總公司此前也表示,希望尋求合作機會與絲路沿線國家共建農業園區。

  「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構想的提出,拓寬了向西開放的通道,為內陸地區發展開闢了新的空間。」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軍擴告訴記者,面對結構轉型期間經濟的下行壓力,要以區域合作發展來釋放經濟增長潛力,擴大國內市場需求,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是難得的機遇,公司近期將前往中亞國家考察,計劃在哈薩克斯坦建一座50000噸的氣調庫,藉此打開哈薩克斯坦及中亞市場。」陝西白水宏達果業公司副總經理任俊鋒表示。

  中國報告大廳、宇博智業市場研究員表示,基礎設施建設進程加快,立體絲綢之路從構想變為現實,這為絲路沿線國家企業「走出去」「引進來」提供了現實可能。「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的常態化運行,讓滿載陝西「本土製造」的產品71小時便可直達阿拉山口,國內大型工程機械設備和配件通往中亞的運輸時間比原先平均縮短6-10天。

  「陝西將依託骨幹企業,在智能製造、航空、汽車等領域與中亞國家共建產業園區,並建設中亞五國能源交易、國際內陸港港航服務、國際展示交易和國際農產品分撥交易四個貿易平台。」陝西省省長婁勤儉表示。

  而提升通關便利化程度的努力,則將為絲路沿線國家企業間物流運輸打造「綠色通道」。據海關總署監管司工作人員介紹,海關部門將著重推動與絲路沿線國家海關聯合監管,以貨物基本數據、圖像為基礎,研究制定統一的國際貨物轉運准單等物流單證,優化通關作業流程。

  有專家指出,目前中國企業與中亞國家間的合作大多局限在礦產資源開發、能源和一些低附加值產業上。未來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必須以經濟結構轉型、產業優化升級為目標,以創新驅動拓展非能源領域、貿易領域的高附加值。

  西安交通大學歐亞經濟研究院教授馮宗憲分析認為,中國與中亞國家合作重點不應停留在勞動密集的加工組裝領域,而是應向研發、技術裝備、市場營銷等技術資本密集、信息與管理密集領域拓展。

  中國貿促會副會長張偉建議,除擴大貿易投資規模外,絲路沿線國家更應拓展合作領域,提升高科技、高附加值、自主品牌商品等貿易比重。鼓勵企業走出去,圍繞產業鏈上下游開展投資,成立製造、加工、物流、技術、金融、研發、信息配套生產企業。由單一業務的發展為全產業鏈的投資,逐漸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的良性貿易共同體。


更多絲綢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絲綢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