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淨水機別盲目學習家電模式 避免走進產業死胡同

淨水機別盲目學習家電模式 避免走進產業死胡同

2014-01-01 11:12:46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當前家電企業進入淨水機產業,還是按照傳統的家電模式操作,所以一直做不大、做不強。同樣,不少專業的淨水機企業進入這一行業,也開始模仿和借鑑傳統家電的運營體系和商業模式,其結果也是「市場做不旺、品牌做不大」。

淨水機

  產品屬性差異大

  從消費者屬性的角度來說,家電與淨水機,屬於兩種完全不同的產品。

  前者就是一個終端設備,對於家電生產企業來說,家電賣出去了,就意味著產業鏈的結束。家電企業就可以「高枕無憂」收錢了。除了偶爾的產品質量出現問題,需要維修之外,再也不會與購買家電的消費者發生糾結了。

  後者卻是一個家庭健康生活的工具和平台,對於淨水機生產企業來說,淨水機賣出去之後,只是產業鏈的開始,接下來還要面臨著「定期更換濾芯」等增值服務。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3-2018年中國淨水機及淨水器市場深度分析報告》了解,這個時候,如果淨水機企業認為「賣完就拉倒」。那麼用戶顯然對於淨水機產品有的只是失敗和缺乏信心。

  商業模式有道檻

  當前,對於家電企業來說,習慣了那一套「大規模製造、低成本分銷」,然後就是「免費服務」,近年來甚至出現了「終身包修」、「十年免費」等一系列超值服務承諾。例如,一台空調的終端免費維修成本,就已經超出了一台空調的銷售價格。

  對於,淨水機企業來說,按照家電的這種模式進入家庭,其結果就是「淨水機一直未能實現大面積普及」。相反,消費者對於淨水產品的信 任反而出現了下滑。原因就在於「簡單粗暴」將淨水機賣了出去,其後的一系列的定期更換濾芯、上門服務,都需要收費。對於已經習慣了「免費服務」的中國家庭 和消費者來說,這無疑是一道難以邁過去的「坎」。

  賣產品向賣服務的挑戰

  近年來,家電企業已經認識到了「只賣硬體設備」,盈利能力和空間,已經不足以支撐起整個企業龐大的規模和發展。特別是最近一年來,樂視、小米等網際網路企業藉助智能化浪潮進入電視機市場後,採取了「電視機硬體免費甚至虧本」,最終則是通過將「電視內容、海量視頻」打包收費的方式來盈利。

  顯然,就已經突破了傳統彩電企業的「硬體盈利」,增值服務免費的路子。這不僅給傳統家電企業帶來的壓力,也帶來了啟示和思考。意味著整個家電企業未來在智能化的過程中,都必須要完成從「賣硬體賺錢到靠服務內容等軟體盈利」的商業模式變革。

  同樣,對於淨水機企業來說,其實有不少企業在商業模式的變革和探索上,其實是走到了整個家電企業的前列。「淨水設備免費,收取月度 或者年度的服務費」——這也就意味著,設備免費,服務收費,從而與顧客建立起一種深度的協作關係,變一次性的設備消費,為長年可持續的服務消費。

  現有運營體系難支撐

  不過,這對於淨水機企業來說,就面臨著一個巨大的挑戰,即從專業的產品製造商,向系統的服務提供商轉型。其實,這也是當前家電企業所面臨的最大挑戰:

  一是企業的角色和定位的變革;二是企業運營者的思維和理念的變化;三是企業運營體系和商業模式的變革。

  看上去,從製造商向服務商的變化,只有短短2個字的距離,實際上從企業的運營體系、商業模式上,都是千差萬別。因此,從操作的角度來看,卻是要從一個企業,完全轉身變成另一家企業。

  因此,當前擺在淨水機企業和家電企業面前的同等考驗就是:如何從精於製造向善於服務變革,而且還要面臨來自市場和消費者的傳統習慣 和思維的束縛?對於已經習慣了家電操作模式的海爾、美的等淨水企業來說,要想發展淨水產業第一步就是突破自己的傳統模式和經驗。同樣,對於那些還在積極學習和模仿家電操作模式的淨水機企業來說,必須要從淨水機回歸淨水,從設備製造商回歸到用戶需求,探索一條最合適的道路和模式。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淨水機熱門推薦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