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家電企業進入淨水機產業,還是按照傳統的家電模式操作,所以一直做不大、做不強。同樣,不少專業的淨水機企業進入這一行業,也開始模仿和借鑑傳統家電的運營體系和商業模式,其結果也是「市場做不旺、品牌做不大」。
產品屬性差異大
從消費者屬性的角度來說,家電與淨水機,屬於兩種完全不同的產品。
前者就是一個終端設備,對於家電生產企業來說,家電賣出去了,就意味著產業鏈的結束。家電企業就可以「高枕無憂」收錢了。除了偶爾的產品質量出現問題,需要維修之外,再也不會與購買家電的消費者發生糾結了。
後者卻是一個家庭健康生活的工具和平台,對於淨水機生產企業來說,淨水機賣出去之後,只是產業鏈的開始,接下來還要面臨著「定期更換濾芯」等增值服務。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3-2018年中國淨水機及淨水器市場深度分析報告》了解,這個時候,如果淨水機企業認為「賣完就拉倒」。那麼用戶顯然對於淨水機產品有的只是失敗和缺乏信心。
商業模式有道檻
當前,對於家電企業來說,習慣了那一套「大規模製造、低成本分銷」,然後就是「免費服務」,近年來甚至出現了「終身包修」、「十年免費」等一系列超值服務承諾。例如,一台空調的終端免費維修成本,就已經超出了一台空調的銷售價格。
對於,淨水機企業來說,按照家電的這種模式進入家庭,其結果就是「淨水機一直未能實現大面積普及」。相反,消費者對於淨水產品的信 任反而出現了下滑。原因就在於「簡單粗暴」將淨水機賣了出去,其後的一系列的定期更換濾芯、上門服務,都需要收費。對於已經習慣了「免費服務」的中國家庭 和消費者來說,這無疑是一道難以邁過去的「坎」。
賣產品向賣服務的挑戰
近年來,家電企業已經認識到了「只賣硬體設備」,盈利能力和空間,已經不足以支撐起整個企業龐大的規模和發展。特別是最近一年來,樂視、小米等網際網路企業藉助智能化浪潮進入電視機市場後,採取了「電視機硬體免費甚至虧本」,最終則是通過將「電視內容、海量視頻」打包收費的方式來盈利。
顯然,就已經突破了傳統彩電企業的「硬體盈利」,增值服務免費的路子。這不僅給傳統家電企業帶來的壓力,也帶來了啟示和思考。意味著整個家電企業未來在智能化的過程中,都必須要完成從「賣硬體賺錢到靠服務內容等軟體盈利」的商業模式變革。
同樣,對於淨水機企業來說,其實有不少企業在商業模式的變革和探索上,其實是走到了整個家電企業的前列。「淨水設備免費,收取月度 或者年度的服務費」——這也就意味著,設備免費,服務收費,從而與顧客建立起一種深度的協作關係,變一次性的設備消費,為長年可持續的服務消費。
現有運營體系難支撐
不過,這對於淨水機企業來說,就面臨著一個巨大的挑戰,即從專業的產品製造商,向系統的服務提供商轉型。其實,這也是當前家電企業所面臨的最大挑戰:
一是企業的角色和定位的變革;二是企業運營者的思維和理念的變化;三是企業運營體系和商業模式的變革。
看上去,從製造商向服務商的變化,只有短短2個字的距離,實際上從企業的運營體系、商業模式上,都是千差萬別。因此,從操作的角度來看,卻是要從一個企業,完全轉身變成另一家企業。
因此,當前擺在淨水機企業和家電企業面前的同等考驗就是:如何從精於製造向善於服務變革,而且還要面臨來自市場和消費者的傳統習慣 和思維的束縛?對於已經習慣了家電操作模式的海爾、美的等淨水企業來說,要想發展淨水產業第一步就是突破自己的傳統模式和經驗。同樣,對於那些還在積極學習和模仿家電操作模式的淨水機企業來說,必須要從淨水機回歸淨水,從設備製造商回歸到用戶需求,探索一條最合適的道路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