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熱的反面教材?
7月8日晚間,大唐旗下上市公司大唐發電悄然公告稱,公司與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簽署了框架協議,擬就本公司煤化工板塊及相關項目進行重組,涉及資產規模高達千億。
大唐能源化工自2005年開始進入煤化工行業以來,先後上馬了煤制聚丙烯、煤制天然氣、煤制化肥等項目。可惜事與願違,10年的步伐不但沒能讓大唐開拓自己的一片天地,反與這「廣闊市場」越來越遠,最終不得不剝離煤化工資產!這甚至是在五大發電集團之間引起了多米諾效應,國電電力等企業也紛紛加速「脫煤」!
這一陣風潮,似乎給飽受爭議的煤化工熱潮增加了新的反面教材,也為鼓吹煤化工過熱的觀點持有者們增加了新的事實例證。但是實際情況果真如此嗎?華夏能源楊潔春認為,中國煤化工的真實情況需要深究!
現實並沒有規劃的嚇人!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國內已經開展工作的煤制天然氣項目有67個,煤制烯烴項目58個,煤制油項目26個。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全國已投產、獲得開工許可及正在規劃的煤化工項目耗煤將達到7.5億噸。預計到2020年,煤制油和煤制氣的年產能將分別達到4000萬噸和2800億立方米,煤制烯烴產能也將達到4100萬噸。
從這些統計數字來看,煤化工的熱潮確實有些嚇人。但是,我們需要看到的是,這些統計的規劃數字不等於是實際建成,當前的煤化工熱潮更多地還是停留在規劃層面!
拿上個月煤化工領域的焦點——投資高達上千億元的陝西榆林神華陶氏千億綜合煤化工項目來說,早在2005年這個項目就進入了規劃論證,但一直到2009年項目才奠基,這期間一直毫無進展!直到最近,環保部才正式批覆了該項目的環評報告!
這就是中國特色的大項目前期流程,從立項到批覆花去了十年光陰,而即便到此,這還只是一個開頭,榆林神華煤化工項目仍然有各種問題在等著它去解決,最終能不能圓滿建成投產,仍是個未知數。
這是一個典型例子,告訴我們在中國規劃數字離最終落實通常是差了十萬八千里。而目前,我們所說的產能問題,還只是在當下經濟、市場需求情況下的靜態預期,十年、八年之後是怎麼樣?那時候的市場需求肯定會比現在大很多!產能過剩本身就是一個不斷變動的命題,這就跟鋼鐵行業是一樣,喊了十幾年的過剩、要淘汰過後產能,結果是產能不斷增加,而這些增加的產能還全都被消耗掉了!
「能源獨立」越來越緊迫
根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4-2019年中國煤化工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報告》,實際從中國的國情看,能源化工市場也是需要上馬一些大型煤化工項目的。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我國能源需求維持高速增長,我國石油進口量節節攀升。2013年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達60%。根據我國目前石油消費量的增長速度,2015年消費量將達到5.85億噸,2020年將達到7.38億噸,如果按照國內產量2億噸並穩產到2020年計算,那麼2015年和2020年中國石油僅進口量將達到3.85億噸和5.38億噸,石油對外依存度將達到66%和73%。
2013年,中國能源消費總量37.5億噸標煤,比上年增長3.7%。按照當前我國的發展狀況,能源消費總量肯定還要年年攀升。我國煤炭資源豐富,發展煤化工在緩解國內石油供需矛盾的同時,還有利於提升煤炭行業的經濟價值,新型煤化工也是未來煤炭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向。
因此,「能源獨立」對我國來說已經越來越緊迫了。把煤化工作為替代油氣的發展戰略是在「開源」的一個有效辦法。發展煤化工需要做好科學規劃,同時也要適當考慮到現實國情,不能僅僅從紙面出發!一個項目審批可以等十年,但我們的市場需求等不了,嗷嗷待哺的工業經濟等不了!
這要求我們更理性、認真的看待當前的煤化工過熱說,理性是沒錯,但是需要摸清楚實際情況,不能僅停留在規劃數字上。不能被煤化工熱的虛火嚇到,理論聯繫實際、規劃緊跟市場,這才是我們的煤化工產業科學發展之道!
更多煤化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煤化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