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注射液不良反應多
5月14日,國家食藥監局發布的《2013年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顯示, 與2012年相比,總體不良反應報告增長率有所上升。報告中排前10位的中藥注射劑分別為清開靈注射劑、參麥注射劑、丹參注射劑、雙黃連注射劑、香丹注射 劑、血塞通注射劑、脈絡寧注射劑、舒血寧注射劑、生脈注射劑和黃芪注射液。
6月25日,國家食藥監局網站通報,藥品劑注射脈絡寧會引發人體嚴重的不良反應。而2006年以來,魚腥草、刺五加注射液、茵梔黃注射液、雙黃連注射液等多個中藥注射劑發生致死不良事件。去年9月以來,北京的同仁 醫院、朝陽醫院、天壇醫院等不再使用中藥注射劑;而在國內最大的醫療平台——丁香園上,有醫生明確提示幾個中藥注射液風險高,不建議使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曾表示,中藥注射劑在臨床急救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業內也有觀點認為,中藥注射劑在心血管系統、抗腫瘤、抗細菌抗病毒感染等三方面 有明顯長處。實際上,大多經典中藥注射液的臨床價值不用懷疑,如青蒿素治療瘧疾、三氧化二砷治療白血病,但中藥注射液在研發和質量控制上存在問題。
據水麒麟醫療營銷團隊的統計,目前,獨家中藥注射液有76個。中藥的成分複雜,至今,對中藥的化學成分還沒有完全搞清楚,複方中藥製劑的成分更難搞清楚;同時,由於中藥注射劑的製備工藝普遍處於較低水平,導致注射劑常出現雜質殘留、微粒過多過大的問題,從而使中藥注射劑存在著巨大的風險隱患。但因為利潤高, 一些藥企擠破頭開發和推銷中藥注射液。
《中國藥典》中藥方面的委員周超凡曾指出:「研製、生產、銷售中藥注射劑的高回報率,促使藥企爭相上馬中藥注射液生產線。以住院患者每天使用劑量為例,中藥注射液較其他常規劑型的藥品價格高出2至3倍。」
中醫中藥走向海外
前段時間,反中醫聲音較高,一些知名人士組織了「反中醫聯盟」。11月18日,眾多民間中醫界人士匯聚山東,向所謂的「反中醫聯盟」發出了一篇流傳廣泛的聲討文章。
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發布的2013-2018中國中藥注射液行業市場調查報告稱,在美國,每年要花費上百億美元來研製和生產中藥,全美有中草藥專營公司400餘家,幾十年來,扶持中醫診所1萬多家,有的中醫診所(醫院)每天 要接待2000名以上患者,美國人已把針灸當成一門科學,並把針灸治療納入全民醫保;在德國,看中醫是一種貴族享受,德國人看中醫和看西醫相比,個人支付 的費用是看西醫的10倍以上;中醫針灸法在日本歷來受到重視,前些年,日本人將北京中醫研究的一種治療心臟病的藥包裝後打入世界和中國市場。全世界的中成 藥生產規模,日韓美和歐洲占80%以上。
中醫中藥的價值是不用置疑的,國家主席習近平近來也是頻頻力挺中醫中藥。面對頻頻發生的中藥注射液不良反應事件,中藥業需要反思,不能急功近利,要在如何發揮中藥的優勢上多思量。
衛生部中國循證醫學中心李幼平,連續擔任3屆WHO(世界衛生組織)基本藥物目錄評審委員會專家並參加評審,在剛剛過去的廣州藥交會上,她建議藥企應首先謀 求將中藥打進WHO基本藥物目錄。她稱,WHO對中醫藥是持開放態度的,中醫藥有它潛在的優勢,比如開發新劑型、新品種,研究、挖掘新的有效化合物。而 且,隨著重大疾病發病率及發病人群的增長,全球性醫療費用的上漲,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巨大負擔,再僅僅靠西醫、西藥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當然,中藥要進入WHO基本藥物目錄,首先得滿足三個條件:必須要明確治療疾病和症狀;量化有效或有害成分指標;做到說明書的標準化,讓全球不懂中醫的醫生也能正確用藥。李幼平稱,只要藥企下力氣去做,一兩個中藥品種打入WHO基本藥物目錄是有希望的。
更多注射液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注射液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