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隨著國土資源部地籍管理司司長王廣華成首任不動產登記局局長和重慶10月起申報繳納房產稅這兩條消息傳出,不動產登記再次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不動產登記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確立的一項物權制度,是指經權利人或利害關係人申請,由國家專職部門將有關不動產物權及其變動事項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的事實。
記者從參與制定該條例的專家處獲悉,《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最快在本周或下周就會頒布,也就是10天之內。與8月15日公布的《徵求意見稿》相比,條例主要涉及明確不動產登記類型等5處修改。在中央層面提速不動產統一登記工作的同時,北京等27個省份已啟動了不動產統一登記工作。
自從《暫行條例》 的徵求意見稿發布以來,外界一直認為這是房產稅徵收的先兆。但中國報告大廳獲悉,記者採訪業內人士和專家學者,他們普遍認為,把不動產登記看作徵稅基礎,這是一種誤解。不動產登記的根本目的是明確財產權、保護財產權,而非直接對接房產稅。
條例揭秘:登記錯誤造成損害將賠償
參與不動產登記條例起草制定工作的清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程嘯透露,不動產登記條例年內出台應該沒問題,如無意外將於明年3月1日起實施,「國務院本來要求今年6月底出台,現在拖了半年。如今條例已經通過公開徵求意見並修改,預計在元旦之前,甚至本周或下周就要頒布」。
即將頒布的條例較《徵求意見稿》會有哪些變化?據程嘯透露,主要涉及5處修改:「一是修改後的《暫行條例》要求不動產登記人員應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業務能力。二是明確了不動產登記分為首次登記、變更登記、轉移登記、註銷登記、更正登記、異議登記、查封登記等類型。三是刪除了《徵求意見稿》中 『不動產登記機構要查驗申請登記的不動產是否存在權屬爭議』的規定,因為權屬爭議審查容易導致登記機構陷入大量民事爭議中,容易使登記效率低下。四是把《徵求意見稿》中的『登記申請是否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改成了『登記申請要符合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因為登記機構在現實中難以區分強制性、任意性規定。五是明確登記機構登記錯誤對他人造成損害,應按照《物權法》規定承擔賠償責任。」
工作進程:27個省份已啟動相關工作
不動產登記條例如果近日出台,將成為一大里程碑。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了解到,2014年以來,不動產統一登記工作明顯提速,進展頗大。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除了西藏、新疆、河南、重慶以外,我國啟動不動產統一登記相關工作的省份已經達到27個。
其中,北京、遼寧、黑龍江、廣東、四川、甘肅、貴州、上海、青海9省份明確成立了不動產統一登記領導小組。其他一些省份出台了不動產統一登記工作方案,明確了工作時間表。同時,多地還啟動了不動產統一登記試點。
專家解讀
1、是否有助於反腐?主要功能並非反腐或徵稅
根據不動產登記條例,權利人、利害關係人可依法查詢、複製不動產登記資料,不動產登記機構應當提供。有關國家機關可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查詢、複製與調查處理案件有關的不動產登記資料。在不少人看來,這將為反腐敗添上一柄利器,同時也為房地產稅奠定基礎。
在程嘯看來,不動產登記制度的主要功能不是反腐和徵稅,而是為市場經濟奠定法律基礎,保護私人財產權,並維護交易安全。程嘯指出,反腐、徵稅只是不動產登記制度附屬或派生功能,「不動產統一登記是一項基礎性工作,它能為反腐提供技術手段,但這涉及全國聯網,需要漫長的過程。而且,不動產統一登記實現後,雖然查詢個人名下的全部不動產會更方便,但不是隨便一個人就能查詢,因為涉及個人隱私和財產安全。徵稅也是如此,不動產統一登記能讓徵稅更方便,但不能說它的目的就是為了徵稅」。
2、會不會改變房地產市場?少數「吐房」不會撼動市場
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環境研究所土地經濟室主任王業強認為,不動產登記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更多體現在規範運行方面,而不是供求關係,因此不動產登記本身不會引起市場波動。他認為,不動產登記制度是房地產長效調控機制的開端與基礎,在此基礎上再推出房產稅等調控工具與法規,可以有的放矢,保證市場健康穩定。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首席研究員李戰軍指出,不動產登記制度並不直接瞄準房地產市場調控,更不能簡單理解為房屋登記。國內住房買賣一直都在住建部門實行登記備案,新的不動產登記制度只是在信息系統方面的整合,不涉及房地產整體供求,即使登記引起的少數「吐房」現象也不會撼動當前市場基本面。
專家還表示,諸如小產權房、違法建築等登記難題仍有待解決,整體發揮成效仍待時日。
更多不動產登記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不動產登記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