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是我國的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被稱為中國的「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先生從事雜交水稻研究已經半個世紀了,不畏艱難,甘於奉獻,嘔心瀝血,苦苦追求,為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做出了重大貢獻。先生的傑出成就不僅屬於中國,而且影響世界。
近日,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隆平高科,000998,SZ)的超級稻「兩優0293」因受稻瘟病影響,在安徽出現大面積絕收,受災農民質疑種子生產企業隆平高科涉嫌虛假宣傳,隱瞞品種缺陷。
據介紹,在2014年,「兩優0293」水稻在我省多地出現了減產的現象,光蚌埠一市就大約有1萬畝的水稻減產。針對這種情況,種子管理總站也專門派人前去進行了調查,得出的結論是「此次稻瘟病的發生與當時的天氣陰雨、寡照、氣溫低有關。」
隆平高科執行總裁彭光劍表示,此次「兩優0293」在安徽減產絕收,主要是自然災害導致,「安徽的品種普遍都出現了稻瘟病的狀況,不僅是我們這個品種。」同時,「兩優0293」高感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類似安徽這樣的減產現象,並非孤例。
「兩優0293」曾多次絕收
據悉,受稻瘟病影響,去年10月,安徽蚌埠、安慶、合肥、滁州、馬鞍山、淮南等六市種植的「兩優0293」水稻大面積減產、絕收,穗子以下逐漸變灰乃至變黑,掐斷了輸送養分的通道,「500公斤的產量變成了50公斤,甚至顆粒無收」,受災面積超過萬畝。
當地農民發現,「兩優0293」內外包裝不一致,外包裝顯示抗性5.6級,即發病率不到25%,內包裝又說明抗性最高9級,即發病率有可能超過50%,甚至達到100%,其中涉嫌虛假宣傳、刻意隱瞞品種缺陷,招致重大損失。
彭光劍表示,從去年兩次組織專家的鑑定意見來看,減產絕收主要是因為區域性的突發異常天氣,「據我們了解,安徽的品種普遍都出現了稻瘟病的狀況,不僅是我們這個品種。」
據水稻種子行業市場調查了解,除安徽外,「兩優0293」曾在江蘇多次出現絕收情況,公開信息顯示,2014年底,「兩優0293」使得當地一百多戶800畝水稻減產絕收。農博網信息顯示,2012年,江蘇邳州的「兩優0293」水稻,在短短半個月內突然大面積穗頸腐爛死亡,死亡面積達600多畝,同樣是由稻瘟病引發。
實際上,儘管以袁隆平為代表的科研團隊已將試驗田中超級稻畝產量,從800公斤攀升到1000公斤以上,但中國水稻實際畝產卻遠遠達不到這個水平。依據2014年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中國統計年鑑》計算,2013年,中國實際水稻平均畝產量僅為447.8公斤。」
超級水稻「高感稻瘟病」
2015年3月以來,受災農民與隆平高科在補償數額上再起爭端。
關於此次安徽受災農民的賠償處理問題,彭光劍表示,在當地種子管理部門的協調下,公司正在和受影響的農民進行協商,「因為這是自然災害造成的一個情況,當地政府通過保險的方式已經給了農民一定的賠償,但因為現在國家農業保險的額度比較低,我們也在做公司應該做的事情。」
查閱農業部公告(第706號)發現,「兩優0293」於2006年經國家審定為國審稻(編號:2006405),公告稱「該品種熟期適中,產量高,中感白葉枯病,高感稻瘟病,米質一般」。在抗性一欄中,其稻瘟病抗性為5.6級,最高9級(級別越高,抗病能力越差,9級已為最高級別),抗性頻率80%,適宜在稻瘟病輕發區作一季中稻種植。
農業部公告(第706號)同時顯示,「兩優0293」適宜在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蘇的長江流域稻區(武陵山區除外)以及河南南部稻區的稻瘟病輕發區作一季中稻種植。
此次稻瘟病事件發生以後,安徽省農業委員會下屬的種子管理總站向超級稻明星品種下「逐客令」,多次向國家農業部上書,要求重新審定超級稻「兩優0293」的種植區域,希望「不再包含我省」。
本次隆平稻種事件事出突然,儘管與農機企業毫無關聯,但無疑將對其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鑑於農機行業存在一些惡性競爭現象,農夫呼籲農機企業儘快行動起來,堅決維護品牌正能量,避免競爭對手斷章取義,惡語中傷。
更多水稻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水稻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