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和物聯網一直以來都是人們想在未來實現的夢想。智能家居作為一個新生產業,處於一個導入期與成長期的臨界點,市場消費觀念還未形成,但隨著智能家居市場推廣普及的進一步落實,培育起消費者的使用習慣,智能家居市場的消費潛力必然是巨大的,產業前景光明。下面是對我國智能家居行業現狀及政策分析。
2014年被視為智能家居的爆發之年。這一年裡,Google以32億美元高價收購了一個只有兩款產品的智能家居公司——NEST,三星以兩億美元收購了智能家居平台SmartThings,而蘋果則推出了智能家居平台HomeKit。
現狀:影響用戶體驗
北京市民小陳正在裝修新房,對科技產品比較感興趣的他,按自己的喜好配齊了一套智能家居產品,但煩惱也隨之而來。小陳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他購買的某品牌智能電視,只支持安卓系統的手機操控,而家裡的智能空調和智能冰箱只支持蘋果手機,在實際使用時,非常不便。另外,有的產品同時使用時,還會互相干擾,比如正在用iPad看視頻,但一旦啟動智能電視,視頻就會頻繁卡頓。
事實上,小陳的遭遇並非個案。奧維諮詢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在其聯合騰訊網做的問卷統計中,有95.2%的消費者表示對智能家居產品很感興趣,但有87.5%的用戶對智能家居現狀不滿,與預期完全不符,主要原因就在於用戶體驗不好。
業內普遍認為,由於消費者對智能家居存在多樣性、個性化和差異化的市場需求,導致了各廠商的技術路線、通信協議和使用標準非常之多且差別很大。
長年從事智能家居研發生產的深圳市科道智能產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姚金安向記者表示,在沒有統一行業標準的情況下,不同領域、不同企業之間各自為戰、各成體系,智能家居產品五花八門,很難實現系統兼容、信息共享以及互聯互通,這不但給消費者帶來極大困擾,也使行業發展遭遇巨大阻礙。
姚金安說,由於缺少統一的行業標準,還造成各種品質低劣的所謂智能家居產品頻出。他表示,不少企業對產品稍加改造後就打著「智能家居」的名號推上市場,但這些產品其實功能簡單,並不能給用戶帶來使用上的便利。究其原因,就是目前行業標準缺失,使用戶無法判斷什麼樣的產品才是真正的智能家居產品,最終造成大量粗製濫造的產品湧入市場。
影響:阻礙行業發展
除了影響用戶體驗外,標準缺失還會阻礙整個行業的發展。最新智能家居報告請查閱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發布的《2015-2020年智能家居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
記者查閱相關信息發現,目前國內的智能家居產品尚未有明確規範的標準,業內一般是用國家關於樓宇自動控制或者綠色建築的標準作參考,但這兩個標準對什麼樣的產品才是智能家居則沒有規範。
曾在智能家居領域工作多年的前華為副總裁、中國電子學會委員張俊博士表示,由於缺乏統一的標準,智能家居行業競爭已經呈現出無序化趨勢,一些企業盲目選擇和使用國外類似標準,這不但會使產品無法適應國內實際情況,更不利於提升整個行業的技術水平和競爭力。
「並不是說國外現有標準不好,而是不適合目前國內的實際情況。」張俊舉例說,歐美等國的住宅情況主要是獨棟住宅為主,並且很多是木結構。在智能家居的通訊標準和技術上,並不需要考慮太多複雜情況,就能完成智能家居產品的控制和通訊等問題。但國內住宅以單元樓為主,在智能家居的通訊上既要考慮信號的強度和穿透性,還要考慮不同家庭間無線信號會不會互相干擾,更要考慮各種產品能否同時使用,情況遠比國外複雜。因此,單純地使用國外現有標準,並不能生產出符合國情的產品,對整個行業而言,也無法實現快速發展壯大。
姚金安則補充說,標準缺失使各個廠家之間的產品無法配套,這同樣給整個行業的發展帶來巨大問題。因為沒有統一的技術標準,就意味著各個廠家生產的產品,無法和其他廠家的系統或者產品共同使用,其結果就是遭到消費者的放棄。
張俊說,智能家居是目前全球範圍內興起的新型產業,未來的競爭也將是全球範圍的,如果沒有統一的行業標準,在未來國際競爭中,國內整個行業就很可能處於被動,甚至會重蹈手機等行業的覆轍。
據相關專家估算,在智能家居最核心的元件傳感器領域,目前國內技術仍比較落後,國內傳感器品種在6000種左右,而國外已超過20000種。另外,國內中高端傳感器進口占比達80%,傳感器晶片進口更是高達90%,其中數位化、智能化、微型化等高新技術產品嚴重短缺。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能儘快制定我國自己的行業標準,並以此為發展契機,其行業前景將不堪設想。
對策:建立產業聯盟
對於目前智能家居領域標準缺失的困境,業內人士呼籲,儘快聯合各界力量,抓緊建立我國自己的智能家居標準。
一些行業企業人士表示,應聯合手機廠商、家電企業、網際網路公司,組建開放的產業聯盟,以共建共享的市場化方式,建立屬於中國自己的行業標準。
「大家能不能一起干,讓智能家居發展走向標準化?」華為終端負責人余承東說,華為願意從事基礎性工作以推動產業升級,讓「中國製造」的單一家電產品向智能化產品演進,提高中國智能家居業在全球的競爭力和話語權。
張俊表示,希望能儘快建立一個由行業企業參與的產業聯盟,通過企業間的合作,結合國內實際情況,來制定智能家居行業標準。
姚金安認為,在具體制定標準的過程中,應該採取開放共享的方式進行合作。他表示,產業聯盟應該向所有有意願加入的企業開放,而各個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技術優勢提供專利,形成面向全聯盟內企業共享的專利池,並在此基礎上制定一套行業標準。
姚金安還強調,產業聯盟和技術標準都不是一成變的,應該隨時吸收新的企業和新的技術加入,讓標準不斷升級,逐步完善。同時,應建立一套利益共享機制,在保障企業合理的權益下,激發行業企業共同在短時期內建立和完善行業標準。「事實上,國外很多行業標準的制定,都採取了類似產業聯盟的方式,在制定國內智能家居行業標準的過程中,應該予以借鑑。」
業內普遍反映,目前建立行業標準已迫在眉睫,從基礎的通信協議、網絡信息安全認證、無線頻率,到用戶隱私安全、智慧家庭等方面,均沒有系統性的標準及認證機制,而這些都需要儘快建立標準。對此,張俊認為,在建立產業聯盟後,就應該從上述方面逐一入手,最終形成一整套智能家居產業的行業標準。
更多智能家居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智能家居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