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專車改革管理辦法逼近 迫使租車行業市場現熱潮

專車改革管理辦法逼近 迫使租車行業市場現熱潮

2015-01-01 11:32:12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10月10日下午,交通運輸部正式對外公布了《關於深化改革進一步推進出租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簡稱《意見》)和《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簡稱《辦法》),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公開徵求意見。

  《意見》將「專車」納入出租汽車管理範疇,未來出租汽車將分為巡遊出租汽車和預約出租汽車。其中,巡遊出租汽車即為傳統計程車,可在道路上巡遊攬客、站點候客,也可提供預約運營服務;而預約出租汽車即為專車,不得巡遊攬客,只能通過預約方式提供運營服務。

  同時,出租汽車燃油補貼制度改革也將進行,在保證駕駛員合理收益的情況下,政府通過取消或減免出租汽車經營權有償使用費、完善價格形成機制和指導企業建立合理收益分配機制等綜合措施,逐步取消出租汽車燃油補貼,促進出租汽車回歸合理定位。

  《辦法》進一步明確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作為其中「殺傷力」最大的規定是明確任何企業和個人不得為乘客和未取得合法資質的車輛、駕駛員提供信息對接開展運營服務。同時,不得以私人小客車合乘或拼車名義提供運營服務,網約車和駕駛員不得接入未取得經營許可的網絡服務平台提供運營服務。而且,網絡預約出租汽車不得同時接入兩個及以上的網絡服務平台提供運營服務。

  對於網約車經營者,要求取得企業法人資格、稅務登記證、出租汽車經營許可等,並具有固定營業場所和相應的服務機構,具備與業務相適應的信息數據交互及處理能力,伺服器設置在中國大陸,將資料庫接入交通運輸部門監管平台。

  而網約車運價實行政府指導價或市場調節價,網約車經營者要合理確定運價結構和水平,實行明碼標價。《辦法》規定,網約車經營者實行市場獎勵、促銷等行為應符合相關法規規定。

專車改革管理辦法逼近 迫使租車行業市場現熱潮

  租車市場蓄勢待發

  「大家都在等進一步的細則落地。」一家滬上租車公司的負責人表示,最近他們已經接到不少詢問租車事宜的電話。在這位人士看來,一旦細則出台,私家車就成了黑車,那些專職專車司機必然會開始重新考慮租車。

  目前,滬上租車的月均費用在8000元左右,由專車公司負責汽車的維修、保險和保養。這樣的價格基本與計程車公司的份子錢相差不多,在市場上原本並不具有競爭優勢,但由於專車新政出台,這個並不算太火的市場開始期待新的發展。

  對於一些中小租車公司而言,由於車輛有限,不少公司乾脆做起了出租牌照的生意。據了解,目前私家車想要掛靠滬Y牌照的月租費是1500元,比帶車出租便宜近7000元。雖然有的租車公司要求掛靠的車輛必須是新能源車,不過據記者了解,為了招攬生意,目前依然有不少租車公司對私家車掛靠不做門檻限制。甚至有計程車公司表示,一旦掛靠在旗下的私家車因為「非法運營」被抓,公司會承擔全部或大部分罰金。

  在新政催生下,市場開始出現另一種與計程車公司類似的營運模式。據了解,這種模式下租車人每月繳納的租金相對較低,比如一家專營Uber的租車公司的規則是租車人每月繳納3000元租金,但租車人必須許諾,每天在Uber上的接單流水至少達到500元,同時租車人需要向租車公司繳納當日在Uber流水中的40%。這家公司的負責人表示,他們並不限制租車人使用Uber之外的打車平台,「只要保證Uber上的訂單量,剩下的收入和時間可由租車人自由支配。」記者粗略計算,若是按照每日Uber流水1000元計算,租車人每月繳納費用也將達到上萬元。

  對於新政,目前專車司機大多處於觀望狀態。是否選擇租車,大部分司機表示租車市場如今水漲船高,如此一來與原先的出租企業收取的份子錢沒有區別,而最初開專車看中的成本低的優勢也將消失。更多相關行業資訊請查閱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租車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

更多租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租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租車熱門推薦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