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智能行車記錄儀想做成車聯網入口 社區概念相當重要

智能行車記錄儀想做成車聯網入口 社區概念相當重要

2015-01-02 10:43:28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行車記錄儀即記錄車輛行駛途中的影像及聲音等相關資訊的儀器。安裝行車記錄儀後,能夠記錄汽車行駛全過程的視頻圖像和聲音,可為交通事故提供證據。汽車的普及,行車記錄儀也越來越普及,最近,智能行車記錄儀想進軍成車聯網入口,具體詳情,請詳見下文。

智能行車記錄儀想做成車聯網入口 社區概念相當重要

  智能硬體的創業邏輯分兩個方面,一是成為某個領域的入口,尤其是網際網路結合傳統行業的領域;二是成為社區載體,產生內容和價值。

  車載記錄儀也不例外,一是想成為車聯網的入口,二是搭建一個社區,並且能夠產生內容,可以通過這個載體去深挖用戶價值,特別是車主數據方面。

  基於以上兩點,曾經做雲視頻加速的賽維安訊科技決定轉型,並以智能行車記錄儀切入車聯網,並且通過自駕內容分享的思路來搭建社區。不過,聽起來順暢美好,做起來不一定心想事成。基於此,新浪科技就智能行車記錄儀領域的相關問題,對自駕寶的CTO李志鴻進行了專訪。

  新浪科技:雲視頻加速服務到智能行車記錄儀跨度不小,跨界轉型的出發點是什麼?

  李志鴻:雲視頻加速是公司剛成立時的方向。並且到2012年,2013年,我們也成了國內行業里較大的雲視頻廠商,搜狐、樂視、PPTV、騰訊、鳳凰、央視這些都是我們客戶。

  不過,之前應用模式會有一些局限,所以我們在2013年底的時候決定轉型。轉到車聯網硬體領域,其實我們知道是有很大的跨度的,但我們也會考慮怎麼樣最大限度利用自己的一些優勢和經驗。所以比較自然的就是把車載和視頻做一個結合。車載和視頻的角度,必然會把攝像頭引進來,並在此基礎上逐步的引入其他的功能,和3G等整合在一起。

  另外,車載和視頻結合,也去挖掘、找場景、確實能挖掘到用戶一些剛需,所以行車記錄儀產品這樣一個角度就出來了。

  新浪科技:自己去做硬體,有沒有一些顧慮?

  李志鴻:肯定是有的。就是智能硬體這塊,肯定是一個非常大的跨越度,也是相當複雜的過程。我們知道挑戰,但為什麼還要去自己做呢?一方面,從2013年我們規劃這個產品到現在,純獨立的APP形式,已經過了快速增長時期了,如果你沒有一個硬體去捆綁,軟體很難做起來。

  另一方面,獨立的APP門檻不高。你所有的東西,可能全靠推廣、靠複製,很快就可以被碾壓掉。我們希望運營起來更輕,硬體上也想帶來一些創新的東西,所以必須自己去做。

  新浪科技:從自駕切入,但自駕不是一個剛需呀?

  李志鴻:其實只是一個宣傳的角度,不過自駕這塊的人群,一般是一些旅遊、戶外、探險這方面的。比較愛玩,也有更多的社交話語權,容易產生影響力。其實我們本身的需求,是基於普通車主的,但有一個主打的點,就比較好輻射影響周邊的人。

  新浪科技:有其他報導說要顛覆傳統行車記錄儀?

  李志鴻:從落腳點上看,我們還是一個行車記錄儀。不過一旦讓它結合3G,讓車輛相關的整個生態是在線的,想像空間就會大很多,我們的產品裡邊有App,它跟車、跟車的數據有更多聯繫。

  比如自駕就可以把用戶整個旅行過程中的各方面自動記錄下來,包括行程、軌跡、日程、油耗等,包括整個過程中自動採集的圖片、抓拍的視頻、分享的視頻等。還可以在後期,可以把手機端的視頻、圖片都可以加進去行車記錄儀。最後把整個自駕以遊記形式,幫用戶產生出來。

  新浪科技:除了自駕呢?車聯網和數據等在什麼地方有運用?

  李志鴻:有這麼幾個方面,一是實時報警。傳統行車記錄儀沒法馬上通知你,因為沒有連接的能力,也沒有3G的基礎。但連網加感應之後,任何震動都是可以被感知,根據這種震動我們可以實時接到通知,你可以直接遠程看圖片和視頻狀態,這樣用戶體驗就不一樣。

  二是分場景監控,保護電瓶。監控的開啟關閉是非常智能的,你可以設置為預設就開,也可以是預設關,而且隨時可以通過遠程來開和關。可以隨時遠程控制,還可以根據具體場景去設置,按照這個場景去監控5個小時,或者是監控12個小時,24個小時,到了時間就會自動停了,不會浪費電瓶。

  三是車數據收集分析。通過硬體採集影像、位置和數據,上傳到雲端進行分析。可以做油耗、保養等分析,並且和4S店合作,不會小病大修,有數據檔案。

  新浪科技:以上說的可能後裝車機也能做,也說是車聯網入口,所以怎麼來看行車記錄儀作為車聯網入口?

  李志鴻:入口的話要當做智能終端的角度看。從行車記錄儀來講,需要對車功能有足夠的感知,對車數據有採集,知道用戶軌跡和位置,對數據能有分析處理。這樣才能稱得上入口。

  新浪科技:做社交是為了維護黏性?但基於硬體的社交很難吧?

  李志鴻:社交肯定是要做的,但基於硬體本身生搬硬套非要做車主的社交,基本沒有可能性。它可能是一個比較輕的社交,需要你怎麼樣去引導用戶。最好是能自動產生內容,以內容為基礎。第二是圍繞區域來做,具有本地化屬性,用戶之間會有更多的共同話題,會圍繞這個去產生社交,包括一些抓拍到的東做分享。

  新浪科技:整個過程中最大的難點在什麼地方?

  李志鴻:智能硬體來講,供應鏈會是第一道關卡,但我們已經過了供應鏈量產給的階段。不過因為量級還不夠,所以還沒有議價權和定價權。更多行車記錄儀行業最新相關資訊,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行車記錄儀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最大的難點在於渠道。渠道是最複製最難搞定的。首先是渠道整合很難,形成一套融合了自己的線上線下渠道不好做。另外是傳統渠道上,相對來說比較複雜。因為不同的傳統渠道,它的思維方式完全不一樣。一個是看它對這種新方式的接受程度,很多4S店還是抱著老觀念,就是我賣一個東西,賺一個東西的錢,在這個東西上要賺暴利,不要賣多少個,得一個就要宰一個,很難扭轉他這樣一種固化的思維方式。這是我們現在或者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需要面對的主要問題。

  新浪科技:除了4S店,有其他渠道嘛?

  李志鴻:和車隊合作,B2B2C。你一個車隊來用,一個車隊可能一千多台。最終用戶是2C的,但是渠道來說是2B的,模式效果上還不錯,我們在山東有合作和試驗。近期我們也正準備在電商平台上發力。

  新浪科技:擔心巨頭進入嗎?或者直白來說,360現在已經在做了。

  李志鴻:巨頭競爭是避免不了的。首先我們跟巨頭這種切入點會有一些差異,天生的這種我們看問題的角度上會有一些不同,另外,巨頭做的話會牽扯比較多的人力物力,時機不成熟,進入的成本會很高。

  此外,像360直接做行車記錄儀了,但是也能看見,他從5月份發布,到可能現在逐步開始能供貨,中間也出了很多的問題,一度有很多用戶退貨。原因是他已經是巨頭,做這個事情不能集中全力,從根本上來說,是在利用品牌優勢多元化覆蓋。但這樣也能給我們有一些空檔期,可以在產品和技術上領先。?我們自駕寶的主打車載24小時雲監控產品,從概念和產品來說都是全新領先的,突破了現有行車記錄儀的框架,將會在明年年1月上淘寶或京東眾籌。

更多行車記錄儀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行車記錄儀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