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國GDP比上年增長6.9%,為1990年以來最低增速。最新公布的鋼鐵行業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粗鋼總產量達16.23億噸,同比下降2.8%,為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首次下降。產能嚴重過剩而需求持續疲軟,中國粗鋼產量出現35年來首次下滑。
近期,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粗鋼產量8.04億噸,同比下降2.3%,略低於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此前預測的8.06億噸,為34年以來首次負增長。我國鋼鐵去年生鐵產量6.91億噸,同比下降3.5%,鋼材產量11.24億噸,同比增長0.6%。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據此測算,2015年中國鋼材實際消費量6.64億噸,同比下降5.4%,同樣低於此前的預測值6.68億噸。這意味著,中國鋼鐵市場萎縮比預想得更嚴重。
「2015年以來,由於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儘管國家在穩增長方面持續發力,但由於下游用鋼行業增速回落,特別是房地產投資增速的大幅回落(2015年累計同比增幅僅1%),基礎設施建設增速放緩,我國用鋼需求出現明顯下降。」 鋼鐵研究中心主任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而在產能過剩背景下,供大於求矛盾凸顯,行業競爭加劇,企業虧損嚴重,加上環保治理日益加重,需求下降、市場倒逼和環保加壓導致粗鋼產量下降。
據記者了解,我國高層醞釀製定鋼鐵去產能的一系列政策,也是我國粗鋼產量下降的根本原因。當前,我國鋼鐵企業出現虧損,停產的企業較多,也是導致國內粗鋼產量下降的直接原因。
「十二五「期間,我國鋼鐵消費增速放緩,總產能並沒有大幅減少,反而在逐漸擴張,從而引起嚴重的過剩情況。更多最新鋼鐵行業分析信息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0年推進鋼鐵產業行業企業轉型升級專項調研報告》。
據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粗鋼產能11.7億噸,同比增長1.74%,粗鋼表觀消費量7.04億噸,同比下降4.7%。
鋼鐵行業研究員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十二五」期間,相關部委對於鋼鐵行業去產能的政策法規陸續出台,其中通過淘汰落後、環境治理、規範經營等手段,逐步壓減了一批鋼鐵產能;但鋼鐵行業化解產能過剩的矛盾已經進入深水區,任務艱巨,難以有效清理、治理和把關。有的企業甚至以技術改造為名反而擴大產能,導致現有措施的壓減空間已越來越小,難度越來越大,而後期的債務處理、職工安置等問題的積累風險也逐步提高。
從國家統計局的8.04億噸的產量計算,2015年我國粗鋼產能利用率為68.72%,產量過剩1.02億噸。即使在2014年我國共淘汰了煉鐵2823萬噸、煉鋼3113萬噸、鐵合金262萬噸,粗鋼產能仍舊在12.5億噸左右,有3億多噸落後能力。2015年淘汰煉鐵1300萬噸、煉鋼 1700萬噸,過剩依舊超過億噸。
「2015年鋼鐵行業困難重重,鋼價的持續下跌,並跌至10年新低的行情,導致了鋼鐵生產企業大面積虧損,部分企業長期虧損,個別鋼企甚至資金流斷裂而破產;更多的企業負債率嚴重偏高。」何杭生表示。
據中鋼協最新統計數據顯示,1-11月,大中型鋼鐵企業累計虧損531.32億元,2014年同期盈利243.87億元,銷售收入利潤率為 -2%,2014年同期為0.74%。其中51家企業虧損,較2014年同期增加27家,虧損企業虧損額685億元,同比增虧564億元,虧損額再創年內新高。且據鋼鐵工業協議監測的樣本企業利潤數據來看,2015年1-11月樣本企業累計平均虧損147.39元/噸,同比由盈利1.78元/噸轉為虧損。
「鋼鐵行業全面虧損的後果就是面臨停產潮。」 何杭生認為。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鋼鐵企業的停產潮已經持續一年,而且停產規模越來越大。從2014年末至2015年12月,中國鋼鐵停產產能達到 6435萬噸。10月份以來,福建三鋼、宣鋼、成渝釩鈦、包鋼、首鋼長治、新撫鋼等鋼廠相繼以生產線檢修方式變相停產。而河北唐山地區不少鋼鐵企業高爐直接停產。11月14日,唐山淞汀鋼鐵廠宣布停產,成為繼山西海鑫之後第二個500萬噸以上的停產鋼廠。
何杭生表示,2015年,我國鋼鐵市場發生了重大轉折,鋼鐵業開始進入減量發展階段。其中,我國鋼材的產量和消費量雙雙下降,供需矛盾已經擴大至鋼鐵上下遊行業,其發展增速也有所放緩。
記者了解到,2015年12月鋼鐵行業PMI指數為40.6%,較11月回升3.6個百分點,脫離了11月份創下的近7年低點。但仍遠低於 50%的榮枯線,且已連續20個月處在50%以下的收縮區間,反映鋼鐵行業景氣度長期低迷的局面依然沒有改變。同期中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0%,創15年來新低,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回落0.3個百分點,再創2009年3月以來的新低;新開工面積降幅收窄 0.7個百分點。房地產和基建投資增速放緩直接拉低了鋼材需求。
就目前而言,我國相關部門正在為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建立有效推出機制,那麼,鋼鐵除了產能過剩還有哪些問題呢?
王國清表示,目前鋼鐵行業除了產能過剩,還存在產業集中度低,同質化競爭嚴重,鋼價大幅下跌,企業盈利能力變差,虧損加重;二是企業融資難、融資成本高的問題日益突出,企業資金鍊緊張、財務成本較高;三是鋼材出口量雖增長明顯,但其導致的鋼鐵行業貿易摩擦越來越多;四是行業帶來的污染問題受到政府高度關注,環保壓力持續加大。
「2015整體來看,國內鋼鐵行業仍舊處於『產能過剩,行業虧損,鋼價新低』的老常態行情。但相比於之前,在國家『落後淘汰產能,環境污染整頓,出口退稅限制和企業結構改革』的政策下,鋼鐵行業已經瀕臨『破』的邊緣,轉而形成『高產量,高虧損,高淘汰,低價格,緊資金,側改革』的新常態。」何杭生說。
據記者了解,對於鋼鐵產能過剩,事實上,就是單單化解「產能過剩」這一個方面的問題,也面臨著重重困難。不論是從企業退出機制的完善方面,還是從企業自律方面都為化解產能提出了挑戰。
何杭生認為,鋼鐵行業目前最主要的就是去產能,並淘汰殭屍企業。而對於這兩類的產能和企業,想要出清,前者最大的障礙是去產能後,企業是否能夠有高效生產的空間和轉型升級的機會;後者最大的障礙則是關閉後,企業原有債務的清算和下崗員工的處理。
「中央提出化解過剩產能,相關部門正在加緊制定措施來積極處理,而出清制度的建立和實施,是當前國內鋼鐵行業最為重要的事情。」何杭生表示。
王國清也提出了類似的觀點,他表示,鋼鐵行業必須要化解過剩產能,提升產業集中度,優化產品結構,加快技術創新,加大高端鋼材的研發力度,加快環保設備的建設和運轉,持續虧損的殭屍企業加快出清。
可以說,鋼鐵去產能是所有問題的核心問題,去產能解決與否關係到鋼鐵行業的生存和發展。對此,我國政府也多次出台鋼鐵等行業去產能的政策。
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去產能」被列為2016年五大結構性改革的任務之首。2016年1月4日,李克強總理在太原主持召開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座談會。李克強總理會上指出,化解過剩產能,要以「壯士斷腕」的精神,與深化改革、企業重組、優化升級相結合。明確提出抓好三項任務:嚴控增量、主動減量、優化存量。
另外,座談會上提出,化解過剩產能,首先不能再新建產量,尤其不能以技術改造為名擴大產能。要進一步加大力度,認真論證併合理確定未來3年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目標。對於現有產能,要實行「減量置換」,對環保、能耗、安全生產達不到標準和生產不合格或淘汰類鋼鐵產能,要依法依規有序關停退出。在此過程中,要處置一批殭屍企業和扭虧無望的虧損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頂層設計就是按照淘汰落後產能的進度和政策開始的。
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近幾年對於鋼鐵的現存問題,我國高層一直在關注並出台了多個解決政策。有關壓縮產能、提高集中度、產品轉型升級等相關政策,直至「十二五「末,相關部委一直在陸續出台指導建議或政策規劃。
「十二五「期間,實際淘汰鋼鐵產能9467萬噸,超額完成淘汰目標,甚至比規劃提出的淘汰目標翻了一番,政策的一再發力,顯然卓有成效。然而,我國粗鋼產能11.5億噸,而產能利用率僅為70%左右,且行業集中度較低,使得市場較好的時候,鋼鐵企業競爭加劇,行業增產的空間依然較大。
隨著我國鋼鐵改革的不斷進行,未來鋼鐵如何發展?何杭生認為,當前,雖然《「十三五」鋼鐵工業發展規劃》還未出台,不過由於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十三五的首要任務是去產能的供應側結構性改革,那麼「十三五」期間,鋼鐵產業的發展目標無外乎:化解過剩產能、淘汰殭屍企業;推進企業兼併重組,轉型升級;鼓勵產品創新、結構調整;促進綠色轉型、產業多元化發展;引導企業走出去、國際產能合作等。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未來三年要壓縮8000萬噸鋼鐵產能,但2016年我國鋼鐵仍舊有近2800萬噸的高爐生鐵新增能力,且未來幾年也有 8000萬噸的軋材新增計劃,所以產能增加仍舊是十三五鋼鐵行業回暖的最大制約。要完成規劃,2016-2017年壓縮產能的空間依然很大,任務將比「十二五」時期更加艱巨。」何杭生表示。
數據預測,未來三年預計粗鋼產量降幅在4.5%左右,消費量降幅在5%,則2017年粗鋼產量在7.45億噸,消費量在6.03億噸,按照2017年產能利用率最低80%計算,鋼鐵產能約9.31億噸。而2015年產能在11.7億噸,缺口在2.39億噸。
不過,何杭生說,地方政府從維穩就業率、區域穩定等角度考慮,是希望鋼廠繼續穩定經營;且一旦鋼廠減產、停產甚至破產,將會形成大量銀行壞帳和企業債務,地方政府就會通過補貼等手段支持幫助鋼企渡過難關,這就使得本該停產的殭屍鋼企繼續經營。其中,上市公司當中的殭屍企業尤為嚴重。
據數據統計,按照申萬行業分類的殭屍企業,以2012年至2014年年報數據來看的話,35家上市鋼鐵企業中有8家符合這一指標,占比已達22%。
「因此,這也加大了供給側改革對於出清產能的難度,所以產能退出將是一個長期過程。去產能更是一個關乎民生的大問題。」何杭生表示。
更多粗鋼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粗鋼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