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國產手機出貨量占全球超四成 產品模式創新迫在眉睫

國產手機出貨量占全球超四成 產品模式創新迫在眉睫

2016-01-01 11:09:28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2015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為12.9億部,中國手機品牌累計出貨量卻高達5.39億部,全球市場份額占比高達41.8%。不過,高占比的背後卻是依靠中國市場,而在海外市場,國產手機依舊突破乏力。如何打破「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宿命,成為國產手機未來發展的關鍵。

國產手機出貨量占全球超四成 產品模式創新迫在眉睫

  出貨量占全球超四成

  越來越多的用戶正在使用中國品牌智慧型手機,國產手機未來可能不再是「貶義詞」。

  日前,TrendForce發布2015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情況報告顯示,2015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為12.9億部,其中來自中國的手機品牌合計出貨量高達5.39億部。這也就意味著,在2015年的智慧型手機換機用戶中,超過四成用戶在使用中國品牌智慧型手機。

  具體品牌方面,在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前十品牌中,中國占據七個。其中華為以8.4%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三、小米以5.6%的份額居第四、聯想以5.4%位居第五、TCL以4%份額排名第七、OPPO以3.8%排名第八、VIVO以3.3%排名第九、中興排名第十,份額為3.1%。

  相比2014年,國產智慧型手機整體呈現增長趨勢,其中華為同比增長2.2%、TCL增長0.7%、小米增長0.4%。而與中國品牌增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三星、LG韓國手機品牌的大幅下滑,尤其是三星, 2015年三星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同比下滑3%,LG同比下滑僅0.1%。

  從2009年的代工廠角色,到如今占據全球智慧型手機的半壁江山,中國智慧型手機的崛起與中國通信產業發展不無關係。樂視移動智能總裁馮幸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智慧型手機用戶逐漸飽和,很多原因在於中國通信產業的通信技術從2G切換到3G,運營商大力扶持智慧型手機推廣。

  「在國內智慧型手機發展初期,最大的功臣要算『中華酷聯』這四大老牌手機廠商。」馮幸指出,「『中華酷聯』不僅僅將諾基亞、摩托羅拉等品牌拉下馬,給中國品牌爭了氣,同時還打破了蘋果、三星等品牌的智能終端高門檻,把智慧型手機從5000元變成到1000元,推動我國移動網際網路用戶規模增長。」

  國產手機內強外弱

  儘管中國智慧型手機品牌出貨量巨大,但卻未能擺脫內強外弱的局面。數據顯示,相比41.8%的全球市場份額,中國品牌在國內智慧型手機市場更加強勢,占比高達77.9%。

  此外,國產智慧型手機出貨量主要集中於中低端產品。通信產業資深專家劉啟誠指出,中國手機品牌雖然增長快速,但能真正盈利的很少,智慧型手機行業利潤幾乎都被蘋果、三星等企業所掌控。

  這種內強外弱的市場局面,與過去幾年國產手機廠商主打低端市場的策略有關。作為智慧型手機時代下崛起的領導品牌小米,在2013年便推出紅米系列,主打低端市場,隨後進一步推出紅米Note系列,使得手機銷量從2013年的千萬級別,迅速提升到2014年的超6000萬台,2015年超7000萬台。

  從銷量數據來看,隨著國內智慧型手機市場的逐漸飽和,小米在2015年增長勢頭明顯放緩,而背後,也折射出小米海外市場困局。小米2014年進軍印度市場,但隨後便陷入專利糾紛,這一問題到現在還未解決。就在2015年12月,愛立信中國區相關人士在發給媒體的最新官方聲明中稱,目前在印度的法律程序仍未結束,愛立信的立場不變,「小米與全球任何一家公司一樣,需要得到我們的授權才能使用我們的技術專利」。

  不只小米,專利問題是很多國產手機廠商難以在海外做大做強的主要障礙。整體來看,目前僅華為、聯想、TCL等少數企業在海外表現較好。其中,華為得力於自身技術專利積累,以及與愛立信簽署全球專利交叉許可協議;而聯想則是通過收購摩托羅拉,獲取到摩托羅拉的專利使用權;TCL則是藉助於收購阿爾卡特,獲取阿爾卡特的核心技術、銷售渠道。

  產品、模式創新迫在眉睫

  歷經七年發展,如何從做大到做強,是擺在國產手機廠商面前的一大難題。隨著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的逐漸飽和,市場增長放緩,產能過剩更是手機企業亟待解決的難題。這不僅影響中國智慧型手機未來的發展走勢,也關乎手機廠商的存亡。

  談及全球智慧型手機未來的發展,馮幸認為,未來只有注重技術和生態的企業才能夠走得長遠。首先是以華為為代表的技術方向,垂直整合硬體產業鏈,積累IT通信技術和專利,把硬體做到極致。另外則是生態手機,不局限於手機硬體本身,而是當成一個服務平台,承載著生態服務的平台。

  事實上,樂視正是憑藉生態手機的策略,在短短不到一年時間裡,攪動了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就在2016年1月21日,樂視正式對外公布,樂視手機自去年5月上市以來,截至目前總銷量已經突破了500萬台,刷新了國內新手機廠商銷量最快破500萬台紀錄。

  相比普通智慧型手機來看,樂視生態手機核心在於放棄硬體利潤,甚至補貼硬體,注重用戶經營。此前樂視推出的樂1s,其定價便低於量產成本價,但這種做法並不意味著,樂視就是虧錢。馮幸指出,硬體不賺錢,但是服務可以賺錢。樂視的應用商店在6個月便營收破億,如今每個月應用運營的收入,包括遊戲連運、包括各種應用收入非常可觀。馮幸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還指出,「今年國內市場銷售目標是1500萬台,還將進一步加大海外市場布局,除了已經布局的印度、泰國,樂視超級手機很快將進軍美國」。

  在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網絡營銷專家委員洪仕斌看來,智慧型手機發展到當下,國產手機廠商再去扎堆上游核心元器件的研發顯然不現實,也沒有機會,其他核心技術專利方面同樣難以切入。但在移動網際網路、應用服務方面,中國手機廠商卻並不遜色其他海外廠商,國產手機企業如果能夠在應用、服務、商業模式等領域創新,是條不錯的出路。更多相關行業資訊請查閱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手機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

更多手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手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