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總部位於辛辛那提的寶潔發布了2017財年第一季度財報,淨銷售額165億美元,與去年同期持平,淨利潤同比上漲5%至27.6億美元,不含部分項目在內的每股收益達1.03美元,高於分析師早前98美分的預期。
「在中國市場,我們在一些重要的業務上取得了實際進展。」財務長Jon Moeller在周二的分析師電話會議上表示。本季度,寶潔的口腔護理業務在中國幾乎增加了15%,主要是受益於Oral-B電動牙刷和高端Oral-B牙膏;男士修容產品維持了17%的增長;個人護理業務在中國表現突出,上漲了約10%。
頭髮護理是寶潔在中國最大的業務,擁有海飛絲、飄柔、潘婷、沙宣四大品牌,「這些品牌分別在市場上排名第一、第二、第四和第五,我們與前一年基本持平」。但寶潔的嬰兒護理業務在本季度再次出現兩位數下滑。
在美容業務方面,潘婷和海飛絲本季度在中國市場出現高個位數增長,SK-II漲幅達到兩位數(即便從全球市場來看,它也成為了拉動寶潔護膚品業務增長的主要驅動力),而Olay則在改革當中。
在美國市場,Olay繼續試圖通過精簡產品線來提振業績,砍掉了1/6與玉蘭油品牌抗衰老定位不符或是銷量不佳的產品,比如去粉刺、去角質和皮膚護理產品。這輪精簡過後,美國玉蘭油產品種類降至120款左右。在中國市場,Olay玉蘭油正在升級櫃檯系統的進程中。此前寶潔執行長大衛·泰勒(David Taylor)在公司2016財年第四季度業績電話會議上曾提及,玉蘭油已經改善了其產品組合,接下來要讓專櫃形象煥然一新。該品牌正在關閉不盈利的專櫃,專注於最賺錢的櫃檯,並對有競爭潛力的專櫃進行升級。
玉蘭油是一個年銷售額超過25億美元的品牌,在全球面部護膚品市場擁有8%的份額。但根據歐睿國際的數據,2010年以來,玉蘭油品牌在寶潔最大市場美國的銷售額逐年下降,拖累了寶潔化妝品部門的業績;化妝品部門占寶潔公司760億美元銷售額的1/4。
「我們希望提供更好的整體購物和消費者體驗。」Jon Moeller稱,「我預計這兩個項目——美國的SKU減少和中國的櫃檯布局合理化或重新設計,將繼續給Olay帶來一些財務壓力。」
本月初,寶潔完成了將近40個美容品牌分拆出售給科蒂集團的交易,包括伊卡璐(Clairol)、沙宣(Sassoon)和Gucci在內的香水、護髮和化妝品品牌。這一交易被大衛·泰勒稱為「寶潔歷史上最重要的資產組合轉型」。
未來,寶潔將把重點精力放在10大公司目前領先的領域上。這些重點領域中有21個品牌的年收入超過10億美元,包括幫寶適、汰漬、海飛絲、SK-II、吉列和佳潔士。
大衛·泰勒在去年上任後啟動的100億美元成本削減計劃取得了進展。不過,在削減開支的總體策略下,寶潔仍然保持著每年20億美元的研發投入,以幫助公司在市場上贏得更多份額。
寶潔預測2017財年的有機銷售增長率約為2%,每股核心收益預計相比2016財年每股3.67美元會維持中個位數的升幅。相關投資諮詢可查閱《2016-2021年中國日用消費品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更多日用消費品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日用消費品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