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來,中國化肥行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市場需求疲軟、價格持續低迷、行業效益大幅下滑、不少企業被迫停產。氮肥企業尤為困難。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8月氮肥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為1478.6億元,同比降低14.7%;全行業淨虧損74.1億元,是2015年同期虧損額的14.39倍。整體經濟形勢不樂觀是外因,產能過剩、產品同質化不能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重生產輕銷售成了巨額虧損的內因。
氮肥產業如何提升競爭能力?顧宗勤指出,為了幫助企業開拓市場,氮肥協會2016年與農藥協會合作,在全國農藥交流及展覽會(ACE)期間舉辦首屆中國國際肥料展覽會,目的就是搭建行業的招商平台,引導氮肥企業不斷強化國內外市場營銷工作,讓企業走出工廠,走向市場。
對於氮肥行業靠「走出去」贏發展,潘愛華表示,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工程方面,將重點推動氮肥等行業在越南、印尼、孟加拉等兼具資源和市場優勢的東南亞和南亞地區推進產能合作。
2016-2021年中國農用氮肥料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表明,為了幫助氮肥企業加快產品升級,氮協組織企業聯合中國農科院成立了化肥增值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來大力推廣增值化肥。為了推動尿素硝酸銨溶液(UAN)等水溶肥產品的研發和推廣,協會牽頭組建了液體肥料戰略聯盟,建立了液體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並與中國農業科學院等16個科研推廣單位啟動了尿素硝酸銨溶液(UAN)試驗示範及配套技術研發專項。
當前,大型氮肥企業魯西化工、河南心連心、湖北三寧、四川金象、河南晉開、內蒙古博大實地、山西天脊等企業要麼開始通過增值技術進行產品升級,要麼在水溶肥領域全面出擊,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當前化肥減量增效取得了明顯進展,但任重道遠,下一步,在科學施肥工作方面農業部門將繼續加力推進化肥零增長,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要加大緩釋肥料、水溶性肥料、生物肥料、土壤調理劑等高效新型肥料研發和推廣力度。同時要繼續深入推進測土配方施肥,企業需要積極研發高效、經濟、環保型肥料,這其中氮肥企業大有可為。」 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耕地與肥料管理處副處長徐晶瑩對農業政策的解讀為氮肥行業轉型提出了思路。
那麼由傳統的氮肥產品轉型生產水溶肥、增值肥等高端產品是否意味著轉型成功呢?長期從事水溶肥、液體肥研究、推廣的華南農業大學水溶性肥料研究室張承林教授給出了答案:農化技術服務才是水溶肥推得開、銷得好的關鍵,轉型水溶肥或其他高端肥,氮肥企業絕對不可以像賣普通尿素一樣重生產輕銷售。
2016年(第四屆)中國國際化肥市場論壇上,中國農科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化肥增值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趙秉強指出,利用增效載體技術,即肥料增值技術對尿素產品進行改性增值,提升普通尿素產品的性能與功能,更好地滿足農業新需求是必然趨勢,可以說,增值技術開啟了氮肥「鳳凰涅盤」的新征程。
記者了解到,將天然或植物源的海藻酸類、腐植酸類和胺基酸類增效載體加入到尿素生產工藝中可對傳統尿素進行改性增效,形成的海藻酸尿素、鋅腐酸尿素、禾穀素尿素氮素利用率較普通尿素提高5~10個百分點。環境友好,作物增產潛力明顯,尤其大顆粒增值尿素更是BB肥的優質原料。
更多氮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氮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