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剎車性能是保證行車安全最重要的性能之一,而剎車片的質量在這其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進口汽車一直在我們國家的汽車市場占有重要的位置,和這些進口汽車配套的配件,進口剎車片的質量究竟怎麼樣呢?
進口車剎車片遭突襲抽查,近期,國家質檢總局在官方網站公布進口剎車片監督抽查情況,進口剎車片總體不合格檢出率達到48.4%,大部分豪華品牌均榜上有名。路虎、現代、豐田、奔馳、奧迪、大眾、泰明頓、起亞、沃爾沃、寶馬存在10批次以上產品抽查不合格的情況。
南都記者了解到,進口剎車片合格率奇低,部分進口廠商本身的產品質量的確存在缺陷,但也反映了國內檢驗標準與國外不一致帶來的落差,以及多數進口品牌車型及合資車型在國內配件流通市場的管理問題。
日前,國家質檢總局首次將剎車片產品的質量監督抽查範圍從國內生產產品擴展到進口產品,覆蓋了國內市場、跨境電商、進口產品集散地等商品主要流通領域,涉及60多個品牌,18個原產國家或地區,其中日本、德國、韓國、義大利、英國的進口數量相對較多。抽查結果顯示,從口岸抽查71批次,不合格8批次;流通領域抽查388批,不合格211批次;電商平台抽查8批次,經檢測不合格7批次。也就是說,進口剎車片總體不合格檢出率達到48.4%。事實上,進口剎車片「出問題」早有前科。在2015年質檢總局組織的對全國進口剎車片抽查過程中,該產品的抽查不合格率就曾經高達48%。今年4月,廣東檢驗檢疫局在有關口岸、國內市場、進口產品使用地共抽查了98批次進口剎車片,對7個項目進行檢驗,不合格率達91%。
上周末,南都記者聯繫到奧迪、捷豹路虎等品牌企業的售後服務相關負責人,他們均沒有作出正面回應。
從事汽配行業多年的向先生透露,一個進口汽車品牌原廠剎車片進入國內市場時,需要經過中間的總代理商、區域代理商再到下一級的經銷商,最後流通到汽配市場,往往每經過中間一層代理、銷售過程,都會存在不同比例被「摻假」的可能。此次抽檢結果口岸合格率高達88.73%,但到達汽配市場合格率就降到不到一半,就很能說明問題了。向先生指出,這主要是配件成本差異過大所致。像一些品牌的4S店,由於廠家已經放開配件進貨渠道,他們甚至可以直接從汽配市場進貨。從某個角度看,國家對汽車配件反壟斷的放開政策,也為不法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機。
有業內改裝專家則指出,此次對進口剎車片的抽檢項目中,有不少品牌的剎車片在「剪切強度」測試上「中招」。這的確是由於部分廠商本身摩擦材料強度不過關,粘接工藝不合格,在質量上把關不嚴,從而通不過檢驗。但需要指出的是,國家檢驗標準仍是前些年的半金屬剎車片的硬度檢驗標準,要求表面硬度為70-90H RC。而近年國外相當一部分車企已經採用陶瓷剎車片,表面硬度基本上都少於70H RC,卻能夠達到國外已開發國家的檢測標準。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汽車剎車片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數據統計,全國每年發生的交通事故有3成是剎車片失靈造成的,而劣質剎車片是造成事故最主要原因。所以剎車片的好壞,起到保障車主安全性的重要指標之一。
在大部分消費者的心目中,進口車、進口零件、豪華車的產品品質肯定比國產的質量更好。如今進口剎車片不合格率近半,相信大家心裡也會對進口剎車片質量有新的認識。
更多剎車片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剎車片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