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消費是在人們基本生活需要滿足之後而產生的更高層次的消費需要。它包括以下五個方面:保健性旅遊消費,基礎性旅遊消費,文化性旅遊消費,享樂性旅遊消費和紀念性旅遊消費。同旅遊者收入水平、旅遊者結構密切相關,也同旅遊產品結構與產品質量密不可分。
2016-2021年中國旅遊消費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表明,隨著旅遊消費進入「剛需時代」,旅遊市場規模穩步擴大。攜程旅遊近日發布的《2017年春節旅遊大數據報告》顯示,2017年將成為旅遊過年、出國過年史上最熱的春節,預計出境旅遊人次將超過600萬。
業內人士指出,國內產能過剩但有效供給不足,難以應對正在升級的消費市場。此外,高企的國內價格也抑制了消費者的購買慾。
與未至先熱的2017春節黃金周相比,已經過去的國慶黃金周熱度空前。根據國家旅遊局數據中心綜合測算,國慶期間全國共接待遊客5.93億人次,同比增長12.8%,累計旅遊收入4822億元,同比增長14.4%。10月1日至7日,出境跟團遊客總數量約為139.9萬人,日均團隊出境游20萬人,同比增長11.9%。
「國慶節期間大部分國內游、出境游線路的價格都保持平穩甚至有所下降,有利於旅遊消費。」攜程旅行網相關負責人說,以杭州、上海為代表的一些熱門線路吸引了上萬遊客報名,華東地區成為2016年的新熱點,上海迪士尼迎來首個黃金周,G20也使得杭州成為很多國內遊客的首選。
從國家旅遊局發布的上半年旅遊統計來看,我國旅遊市場規模穩步擴大,繼續領跑宏觀經濟:國內旅遊22.36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0.47%;中國公民出境旅遊人數5903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4.3%;上半年實現旅遊總收入2.25萬億元,增長12.4%。按照國家旅遊局測算,2016年全年國內游、出境遊人次將達到近45.2億人次,年人均出遊次數近4次。
「旅遊已進入老百姓常態化的消費選項,並進入目的地居民常態化的生活空間。正是在廣大老百姓消費的推動下,旅遊加速進入國家戰略體系,並成為世界旅遊大國的重要支撐。」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介紹,當前中國旅遊產業對GDP綜合貢獻超10.8%,旅遊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10.2%,旅遊業作為綜合性產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的作用和影響更加廣泛。
在手機APP上訂機票,在Airbnb上選民宿,上網「租」個導遊……記者採訪發現,在大眾旅遊時代,遊客的消費需求也在發生一些變化,多年前隨著旅行團「上車睡覺、下車尿尿」地觀光式遊覽早已無法滿足旅遊消費需求,國內旅遊市場也在順勢而為,轉型升級。
「手機上的虛擬現實能讓你身臨其境完成選房預訂,房型、朝向、樓層等信息一覽無餘,所見即所得;人臉識別與智能門鎖則將身份信息定向授權+虛擬身份證+人臉身份特徵融合,只需刷臉即可入住,憑安全碼就能打開房間的智能門鎖……」阿里旅行相關負責人描繪了未來入住酒店的「炫酷」畫面,「這就是所謂的未來酒店2.0戰略,它實現了從用戶端到資源端,從酒店產業運營鏈條到行業生態的全方位打造。」
在景區層面,高德地圖與烏鎮、古北水鎮兩景區合作,上線「智慧景區」服務,以解決遊客在景區容易遇到的迷路、擁堵、排隊、信息滯後等問題。高德集團產品部副總裁陳永海說,在高德地圖APP的「智慧景區」服務中,古北水鎮的地圖比例尺可以放大到100米,隨後出現導覽,遊客可以使用導覽尋找停車場、商店、衛生間、酒店,還可以根據實時更新的人流熱力圖避開擁堵路線。
「在2015年市場數據中,旅行社組織的遊客數量只占到全部國內旅遊市場份額的不到3%,意味著絕大多數的遊客採取了自助旅遊,以自由行的方式在目的地體驗異地的生活方式。」戴斌說,整個與旅遊關聯的酒店、餐飲、景區、旅行社等都在向「旅行服務」這個概念轉變。
記者採訪發現,在消費升級「倒逼」之下,更多突出品質、定製個性化的旅遊產品受到遊客認可。因《爸爸去哪兒》走紅的廣州長隆旅遊度假區,在主題公園領域多項指標上連續超越香港迪士尼,2015年接待遊客數量超過2780萬人次。
更多旅遊消費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旅遊消費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