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2017年民生改革呈現「四大」熱點趨勢

2017年民生改革呈現「四大」熱點趨勢

2017-01-01 10:41:48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2017年各地民生改革呈現四大熱點。在社保體系建設方面,城鄉「同標準」「同步走」成為明顯趨勢。去年出台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今年將在多地落地生根。教育改革也將加快步伐,公平分配優質教育資源成共識。抑制炒房熱、強調居住屬性,成為北上等地今年樓市調控的重點。

  社保體系建設城鄉「同步走」

  截至2016年,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已經迎來「12連調」。作為老百姓的「保命錢」,養老金是否在今年繼續「看漲」,備受廣大退休人員關心。

  記者注意到,上海、天津、內蒙古、寧夏、黑龍江、遼寧、河北、河南、山西、湖北、浙江、貴州、雲南、青海和江蘇等15省區市已在年初表示,將繼續提高基本養老金標準,並確保按時足額發放。

  對於具體的調整對象,不同省份之間存在一定差異。多數省份將城鄉居民統一納入養老金的調整範圍,天津、寧夏、黑龍江、河南等地則明確,企退人員養老金標準也將在今年做出調整。

  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今年會在內蒙古、河南、湖南、浙江、陝西等地繼續推進。重慶市還提出,將按照國家部署,推進職工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漸進式延遲退休、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等改革。雲南省也表示,將開展養老保險結餘基金投資運營,積極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商業養老保險。

2017年民生改革呈現「四大」熱點趨勢

  2015年12月9日下午,《關於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九次會議上獲審議通過,這標誌著多年來醫療保險城鄉分割的體制機制障礙成為歷史。2016年初,《意見》全文由國務院公開發布。

  《意見》要求,推進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制度整合,逐步在全國範圍內建立起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今年,北京、內蒙古、廣西、黑龍江、河南、山西、湖南、安徽、浙江、貴州、雲南、四川、陝西、廣東等地將推動這一制度進入實施階段,實現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制度並軌。

  人社部於2016年10月發文指出,確保2017年開始基本實現跨省異地安置退休人員住院費用直接結算,到年底基本實現符合轉診規定的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記者發現,這項政策今年將在河南、貴州、青海等地落地,老百姓就醫看病將更加便利。

  在提升對困難群眾的救助水平方面,天津、內蒙古等地將在今年統一城鄉低保標準,遼寧計劃將城鄉低保標準平均提高6%左右,重慶也將適時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北京、遼寧、河南、貴州等地還表示,今年將完善殘疾人權益保障、困境兒童分類保障制度。

  「健康中國2030」在各省落地

  2016年8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以下簡稱「健康中國2030」)。會議強調,《健康中國2030》是今後15年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行動綱領。

  在今年各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北京、內蒙古、黑龍江、遼寧、河北、山西、安徽、貴州、四川、陝西、青海、江蘇等地均設置專門段落,明確在年內推動《健康中國2030》在當地落地生根。

  公立醫院改革向來是醫改的重點、難點。《健康中國2030》中要求,推進政事分開、管辦分開,理順公立醫療衛生機構與政府的關係,建立現代公立醫院管理制度。2015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提出,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到2017年全面推開。

  今年,上海、天津、重慶、內蒙古、寧夏、廣西、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雲南、四川等地將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逐步破除公立醫院逐利機制,優化醫療資源布局,構建合理的就醫秩序。

  作為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重要舉措,分級診療制度建設被視為醫改進入新階段的重要標誌。2016年12月2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2017年要在85%以上的地市開展多種形式的分級診療試點。

  對此多省已出台具體舉措。比如,北京市提出,推進分級診療,加快緊密型醫聯體建設,引導部分二級醫院向康復護理醫院轉型。上海市將全面實施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改革,基本建立分級診療政策體系,完善家庭醫生制度,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行動。

  又如,浙江省表示,確保每家三甲綜合醫院與2家以上縣級醫院建立緊密合作關係,每個縣市每天有三甲醫院派駐的不少於10名副高以上職稱醫師在縣級醫院工作。內蒙古提出,新改建社區衛生服務站30所、農村衛生室262所,實現鄉鎮遠程會診服務全覆蓋,實現村級標準化衛生室全覆蓋。

  在提高全民身體素質方面,《健康中國2030》明確,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推動全民健身生活化。

  在這方面,廣東省提出,廣泛開展群眾體育運動,深化青少年體育改革和足球改革,加快發展體育產業,提高競技體育水平。寧夏表示實施全民健身計劃,深入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籌備全區第十五屆運動會,辦好銀川和吳忠國際馬拉松等體育賽事。

  教育改革加快促公平發展

  1月10日,《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教育發展規劃」)由國務院對外發布,提出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推動我國邁入人力資源強國和人才強國行列。

  教育發展成果將更公平地惠及全民。根據《教育發展規劃》提出的目標,到2020年,義務教育實現基本均衡的縣(市、區)比例達到95%,城鄉、區域、學校之間差距進一步縮小,建成覆蓋城鄉、更加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

  在今年,各地將積極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

  比如,北京市提出加快城鄉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和特崗計劃,深化學區制改革,支持集團化發展和九年一貫制辦學,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上海市啟動城鄉義務教育學校攜手共進計劃,學區化、集團化辦學覆蓋50%以上的義務教育學校,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

  又如,內蒙古表示將繼續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解決農村牧區中小學「大通鋪」和教師周轉宿舍問題,落實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努力完成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目標。吉林省表示,將城市義務教育大學區實現全覆蓋,爭取全部完成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縣(市、區)驗收。

  《教育發展規劃》要求,繼續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基本解決「入園難」問題。記者注意到,加快公辦幼兒園建設,鼓勵普惠性幼兒園發展被寫入一些省份的政府工作報告之中。

  山西省提出,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推進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認定和扶持工作。在城鎮新建住宅小區配套建設中小學幼兒園。吉林省提出,獎補150所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福建省也將探索建立政府購買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教育服務機制,構建以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為主體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

  多數省份還提出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重慶市表示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強化中職與高職、應用技術本科銜接,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新疆提出強化職業教育,實現初高中未就業畢業生職業技術培訓全覆蓋。浙江省表示積極推進應用型本科院校和高等職業教育院校上水平。

  北上等地多舉措促樓市健康發展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2016年12月中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給今年的房地產市場發展做出了清晰的定位。

  從今年各省政府工作報告可見,把握住房的居住屬性,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成為多地「住房民生」的工作重點。

  北京市提出以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為主要方向,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金融、財稅、土地、市場監管等多措並舉,探索建立符合國情市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對此,北京將加大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應比例,保障房建設籌集5萬套、竣工6萬套。棚戶區改造3.6萬戶。完成1.5萬套自住型商品住房供地。培育和規範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加快發展裝配式建築。

  今年,上海市將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嚴格執行調控政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具體而言,上海將完善「四位一體」住房保障體系。新增供應5萬套各類保障性住房。完成48萬平方米中心城區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4.4萬平方米郊區城鎮舊區改造,實施300萬平方米舊住房綜合改造。

  福建省提出創新住房供給。完善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鼓勵發展機構化、專業化住房租賃企業,創新多樣化住房供給。完善建設用地指標分配辦法,落實「人地掛鉤」政策,提高「精準供地」水平,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合理增加土地供應,提高住宅用地比例。

  2017年,多地還將加大棚戶區、老舊小區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

  天津計劃建成保障性住房3萬套,改造棚戶區40萬平方米,翻建修繕農村危房5000戶。遼寧計劃新開工棚改住房10萬套。湖南預計將改造城市棚戶區39.3萬套及國有工礦棚戶區4000套。安徽將新增保障性安居工程33.2萬套,基本建成19.8萬套,完成10萬戶農村危房改造。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民生熱門推薦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