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務院公布的《鹽業體制改革方案》,自2017年1月1日起,放開所有鹽產品價格,取消食鹽准運證,允許現有食鹽定點生產企業進入流通銷售領域,食鹽批發企業可開展跨區域經營。中國鹽業體制改革正式拉開帷幕。
產業格局生變
我國鹽業資源儲量豐富,按照鹽場生產方式主要劃分為海鹽、湖鹽和井礦鹽(岩鹽)。近些年受沿海城市擴大增容影響,海岸灘涂面積不斷縮小,海鹽實際產能呈現下滑趨勢。隨著我國對工業鹽需求的不斷增長,中國製鹽工業也迅速壯大,2005年以來中國原鹽產能穩居世界第一。
中國氯鹼工業協會楊金銘指出,工業鹽下游兩鹼產業(純鹼、氯鹼)是原鹽的主要消費方向,近十年產能急速擴容。自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原鹽新增產能增長率達到頂峰,隨著「十二五」兩鹼產業計劃出台,下游消費增速有了顯著回落。相應地,原鹽新增產能也出現適度調整,近幾年新增產能主要集中在井礦鹽領域。
目前我國製鹽工業不斷發展,原鹽市場供應主體形成以井礦鹽產量最大,海鹽、湖鹽次之的產業格局。伴隨著各地工業園區的蓬勃發展,以及環保要求的收緊,井礦鹽的產能仍然維持增長趨勢。
楊金銘表示,近幾年,受井礦鹽企業不斷投產影響,中國原鹽供應能力整體上升,區域間供求緊張關係略顯緩和。華東、華北、華中及西南地區原鹽供應情況相對寬鬆,華南、東北等地供需矛盾仍很突出。
調整加速
面對市場供需的不平衡,國家為推進鹽業體制改革,實現鹽業資源有效配置,進一步釋放市場活力,促進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制定了《鹽業體制改革方案》。與此同時,食鹽也不再由政府定價,而是由企業根據生產經營成本、食鹽品質、市場供求狀況等因素自主確定,由市場決定銷量及價格。「我國經濟正處於減速換檔期,包括鹽業在內的眾多基礎化工原材料行業發展面臨著『低增速、低收益、成本長』的嚴峻形勢。同時,我國產業政策對污染、能耗的調控和限制措施日益嚴格,以化解過剩產能為重點,以節能減排為先導,包括行業准入、落後產能淘汰、清潔生產、安全、環保等一系列政策的調整,將對整個製鹽行業的未來發展產生重要影響。」楊金銘說道。
對於中國原鹽行業的未來發展,楊金銘提出了幾點建議:一是要積極推進市場化運作,加快推動企業兼併重組;二是採取有效措施嚴控新增產能,建立健全退出機制,淘汰落後產能及工藝;三是創造和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生活日化、畜牧、融雪用鹽,增加下游產業的消化能力;四是採取措施鼓勵製鹽產品和產能、技術裝備向其他發展中國家出口轉移;五是以綠色生產建設為目標,以碳排放、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約束指標為手段,實現對產能的動態調控;六是要綠色安全生產食鹽,將環保、衛生、健康、清潔生產等指標量化、具體化,並且與生產許可證、安全許可證、環保評價緊密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