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鹽業相關改革方案,從2017年1月1日開始,食鹽定點生產企業可持本省省級鹽業主管機構頒發的食鹽批發許可證進入食鹽流通銷售領域,跨省自主經營。自2017年1月1日起至2018年12月31日止為鹽業體制改革的過渡期,現有食鹽定點生產企業證書和食鹽批發企業許可證有效期至2018年12月31日止。
我國鹽業資源儲量豐富,主要分布於23個省區市。隨著我國對工業鹽需求的不斷增長,中國製鹽工業也迅速壯大。
據生意社監測,2012年1月1日以來,原鹽價格由394元/噸一路下滑至2016年7月21日的215元/噸,整體下跌了45.30%。對此,生意社總編劉心田表示,近年來,原鹽價格走勢主要受下游兩鹼(純鹼、氯鹼)產業影響。工業鹽下游兩鹼產業是原鹽的主要消費領域,隨著「十二五」兩鹼產業計劃的出台,兩鹼產業增速顯著回落,導致原鹽價格一路下跌。近10年(2007年~2016年)兩鹼行業用鹽量平均增速為6.8%,近5年受產業規劃影響,兩鹼行業用鹽增速顯著放緩。
另據生意社監測,隨著鹽改方案正式出台,原鹽價格開始反彈。原鹽價格由2016年7月21日的215元/噸一路上漲至2017年4月17日的229元/噸,整體上漲了6.59%。對此,劉心田認為,短期內鹽改對原鹽價格會產生脈衝效應,使原鹽價格上漲。但長期來看,由於國際原鹽價格處於低位,加之國際原鹽產能增加,進口原鹽衝擊國內原鹽市場,令原鹽價格的上漲幅度受限。
從長遠來看,鹽改對國內鹽業和鹽企的發展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劉心田分析稱,一方面,隨著鹽改的推進,外地鹽企走進來,本地鹽企也在走出去。過去以省或市縣為單位的封閉市場已經被打破,一個有限主體的競爭性市場正在快速形成;另一方面,《鹽業體制改革方案》中,要求「研究剝離食鹽批發企業承擔的行政管理職能,創造條件將食鹽質量安全管理與監督職能移交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或市場監管部門負責」。政企分開更利於鹽業的監管和競爭發展。目前來看,改革進展總體上比較順利,食鹽定點生產企業和批發企業都在積極跨區經營、拓展市場,政企分開也在加速推進,改革成效初步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