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開始火爆的線上英語教學,業內人士認為,很多線上英語教育都是明星代言,線上英語培訓機構在市場銷售部分投入的比例非常大。不過,羊毛出在羊身上,這部分投入最終還是由家長埋單。
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北京市教育學會學科英語教育研究分會等於2016年發布的《中國少年兒童英語學習現狀及趨勢白皮書》顯示,有近七成兒童在5歲前就開始學習英語。
針對目前少兒英語培訓行業的火爆現象,在北京市朝陽區一家少兒英語培訓機構從事教學研發工作、已入行3年的劉恬恬說:「就啟蒙英語市場來說,幼小銜接是比較熱門的,大家都想把孩子培養成天才,所以就會出現商機。」
不過,讓孩子這麼早學英語究竟有沒有作用,家長心裡其實沒有底。「也許有效果,但並不一定能夠馬上見效。」趙琳說,問題的關鍵在於無從評估。從表面上看,女兒的英語成績和口語表達能力也沒有明顯變化。
記者走訪發現,少兒英語培訓機構多採取定期舉辦公開課的形式給家長吃「定心丸」——邀請家長觀摩學生上課。「這種公開課都是由機構里較好的老師來上課,事先會進行演練。」在北京某國際少兒英語培訓品牌機構擔任課程顧問的陳小姐說,公開課很大程度上並不能反映真實情況。
2017-2022年中國高端英語培訓機構行業發展前景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表明,除了公開課,少兒英語培訓機構還會將平常上課情況拍攝下來供家長查看。不過,陳小姐說,這種情況也存在選擇性,培訓班給家長看的視頻很可能是「擇優播放」。
王立曾在雲南大理某少兒英語培訓機構工作,後因工作理念不合辭職。王立說,培訓機構的教育理念過於功利化,「他們的理念就是讓小朋友形成一種看見蘋果說apple、看到太陽說sun的條件反射,沒有關注如何啟發孩子對英語的興趣」。
入行一年來,王立對功利化的少兒英語培訓行業評論道:「這個行業功利化嚴重,這一點並不奇怪,一群家長對幼兒英語教育一竅不通,讓這些機構用一些小花招騙了一通,以為自己的孩子真的學到了什麼。實際上,有能力有條件的家長自己就能完成對孩子的英語啟蒙教育。」
對於培訓機構功利化現象,劉恬恬分析說:「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培訓,其目的都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英語學習興趣,但是目前的英語考量標準又是通過應試體現,這與純粹培養英語學習興趣產生了矛盾。家長前期可能會考慮孩子的學習興趣,但隨著升學壓力,家長也會督促孩子多學習應試技巧,這也就出現了學生超前學習知識的現象。」
「比如,家長到一個培訓機構,首先擔心的問題是孩子能學到多少東西,這也催生了培訓機構推出各種高效學習方法以吸引眼球的現象。一直以來,英語培訓行業都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教與學。」劉恬恬進一步向記者解釋說,「打個比方,如果大家比較認可閱讀式教學,那麼家長和老師就會更加關注孩子閱讀習慣的培養,這種模式對孩子的影響是比較深遠的」。
據調查,北京市每年新增培訓機構300餘家,同期「自然死亡」的培訓機構也在300家左右。有觀點認為,死亡率如此之高,是這些培訓機構力量太弱,站不穩腳跟。
目前國內整個教育培訓市場呈現高、中、低不同層次富有彈性的需求,培訓機構的成敗與否關鍵在於如何準確找到企業的市場定位,實現不同資源的優勢互補。
目前在中國有極大影響力的培訓品牌包括新東方、中公、華圖、中華會計網、環球、考仕網等品牌。新東方、中公、華圖以面授為主,中華會計網、環球和考仕網以網授為主。在經營模式上考仕網與其他品牌又有所區別:考仕網注重項目的多樣化,滿足大多數人的培訓需求;其他品牌偏重於特色項目的發展,以專業特色吸引特定人群。
中國教育培訓市場的發展需要一支專業和優秀的培訓師隊伍,需要企業在培訓觀念上有歷史性的突破,更需要企業和專業培訓機構之間更緊密的信任和合作。在借鑑國外成功的培訓方法和理念的同時,真正使中國的培訓走向正規化和國家化的道路,切實實現服務企業和個人的雙重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