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加快,2025年臭氧機行業整體投資出現下滑趨勢,然而在農業領域,溫室病害臭氧機卻憑藉其獨特優勢,逐漸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作為一種以溫室內空氣為原料,通過高壓放電技術實現臭氧化的設備,它利用臭氧的強氧化特性,能快速殺滅或鈍化溫室內空氣和植株表面的有害微生物,且完成殺菌消毒後可還原成氧氣,無污染、無殘留,在保護地蔬菜生產中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臭氧機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本次研究採用的是 3DC - 300C 溫室病害臭氧防治機,其功率不超過 100W,工作電壓為 220V,由濰坊叢興工貿有限公司生產。試驗在萊陽市沐浴店鎮沐浴店村開展,將臭氧機設置在西紅柿、黃瓜混栽的大棚內作為處理區,該大棚長 120m,臭氧機每天早晚各運行 30 分鐘。同時選取管理條件相似、種植相同品種蔬菜的大棚作為對照區。黃瓜和西紅柿均於 9 月下旬定植,通常在 6 月底拉秧。通過相對防治效果公式,即相對防治效果 (%) = (對照區病情指數 (或病株率) - 防治區病情指數 (或病株率))÷ 對照區病情指數 (或病株率)×100,來評估臭氧機的防治效果。
從田間實際調查數據來看,臭氧機對黃瓜病害的防控作用十分突出。在定植至 2 月 15 日的 140 天內,處理區僅使用殺菌劑 4 次,期間黃瓜霜霉病、細菌性角斑病、灰霉病等主要病害均無新病斑出現,相對防效達到 100% 。而對照區在同期已用藥 23 次。即便 1 月 29 日至 2 月 28 日臭氧機發生故障停用,到 4 月 30 日,對照區累計用藥 36 次,處理區僅用藥 12 次,且防效依然優於對照區。
對於西紅柿病害,臭氧機的防效更勝一籌。從定植開始至 1 月 30 日的 120 多天裡,處理區未使用任何殺菌劑,但對西紅柿晚疫病、早疫病、葉霉病等的防效均達 100% 。截至 4 月 30 日,對照區用藥 18 次,處理區僅用藥 5 次,防效明顯優於對照區。由此可見,使用臭氧機在保證防治效果的前提下,一般蔬菜至少可減少 60% 以上的殺菌劑用量,非常契合當前無公害蔬菜生產的需求。
從成本投入方面分析,每台溫室病害臭氧機投資費用為2780元,若按使用 5 年計算,以棚長 60m 為標準,平均每棚每年成本為 556 元,每棚每年電費僅 5.50 元。種植黃瓜時,處理區每年每棚在藥費和用工費方面支出420元,西紅柿則為 210 元,那麼處理區種植黃瓜每棚年總投入為 981.50 元,種植西紅柿每棚年總投入為 771.50 元。而對照區每棚僅藥費和用工費,種植黃瓜投入 1650.00 元,種植西紅柿投入 980.00 元。相比之下,處理區種植黃瓜每棚每年少投入 668.50 元,種植西紅柿每棚每年少投入 208.5 元。此外,臭氧機的應用大幅降低了黃瓜、西紅柿的農藥殘留,顯著提升了蔬菜的商品價值。
綜上所述,溫室病害臭氧機在保護地蔬菜生產中表現卓越。它不僅對黃瓜、西紅柿等蔬菜的多種病害有著良好的控制效果,能有效減少殺菌劑的使用量,還具有成本低、操作簡便、對作物安全等優點,同時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提升了蔬菜品質。在2025年臭氧機行業投資整體遇冷的大環境下,溫室病害臭氧機憑藉其在農業領域的獨特優勢和巨大潛力,有望成為農業投資和發展的新方向,值得在無公害蔬菜生產中大力推廣應用。
更多臭氧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臭氧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