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材行業是我國重要的輕工業之一。隨著宏觀經濟發展放緩和房地產市場變化等外部因素的影響,板材行業產生了新的變化。目前主要適應於建築裝飾、家具、醫療等領域。以下是板材市場技術特點分析。
人造板是以木材及其剩餘物或其他非木材植物為原料,經一定機械加工分離成各種單元材料後,施加或不施加膠粘劑和其他添加劑膠合而成的板材或模壓製品。人造板的出現,革新了居民對林木資源的利用方式,從單純改變形狀升級為改變木材性能,提高了木材的綜合利用率,1立方米人造板可代替約3立方米的原木使用(數據來源:《木材工業實用大全纖維板卷》),現從三個方面來看板材市場技術特點。
伴隨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也不斷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05年的10493元增加至2018年的33616元,年複合增長率為11.17%;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由2005年的3254.9元增加至2018年的12363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2.90%。隨著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居民有物質基礎去改善自己的居住條件了。板材行業分析,我國居民收入的提高以及消費理念的轉變,促進了我國板材行業的發展。
在板材行業的飛速發展中,膠合板一直是該行業中的第一大板材種類,其他板材所占有的比例也比較穩定。根據目前的行業發展趨勢,板材行業將呈現出更加科學的布局和結構,優質的環保板材將不斷增加產能,而污染、劣質板材將持續性降低產能。小、散、亂、污企業的退出,為板材行業更加規模化、正規化奠定基礎,行業以健康的良性循環發展下去。
隨著板材製造工藝不斷提升,其各項性能逐步向實木板看齊,帶動居民家居消費觀念悄然改變。實木家具逐漸成為奢侈品,板式家具逐步改變了過去低端、質量差的刻板印象,進入消費者的考慮範圍,成為家具消費的主流趨勢。地板和板式家具的產銷量與人造板銷量直接掛鉤。板材市場技術特點分析,受房地產市場的繁榮和景氣程度影響,2005到2018年地產和家居產銷量達到相對高點,隨後受地產調控影響,產銷量進入平穩期,對板材的需求也開始相對穩定。
總的來說,我國板材產業多年來一直呈現遞增的發展趨勢。一方面,行業內部分優勢企業則藉助規模效益、原料利用率高、產品質量等優勢,生產效益持續高速增長。另一方面,部分企業尋求差異化產品戰略,在阻燃板、防潮板、鏤銑板、低醛板等細分方向發力,同樣獲得較好的效益。行業總體呈現規模化與差異化發展格局,發展更為良性健康。以上便是板材市場技術特點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板材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板材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