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市場已歷經二十多年,醫藥、電子、化工領域對創業板市場貢獻最大。截止2018年上半年創業板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910.67億元,業績增速首次低於A股整體水平,創近年來的新低。以下是創業板市場行業分析。
在中國大陸建立自己的創業板市場具有重大的意義,對於中國創業投資體系的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構建以及中國其他方面的經濟改革都有極大的推動作用。創業板市場分析指出,在充分認識到創業板市場的重大作用後,從理論界到實際部門都對中國創業板市場的開設給予了熱切的關注,建立中國創業板市場的推進過程也由「對中國創業板市場有關政策的研討階段」過渡到了「有關創業板市場的具體政策的研究制定階段」。2000年10月深圳證券交易所公布了九個《中國創業板規則(諮詢文件)》,給出了中國創業板市場一個較清晰的輪廓。
創業板市場行業分析,創業板市場(Growth Enterprise Market,GEM) 是指專門協助高成長的新興創新公司特別是高科技公司籌資並進行資本運作的市場,有的也稱為二板市場、另類股票市場、增長型股票市場等。創業板市場是一個高風險的市場,因此更加注重公司的信息披露。
近幾年,創業板上市公司業績出現了大幅分化。根據報告大廳測算,創業板綜指的一季報利潤增速,整體法下為平均增速33.48%,中位數口徑為15.00%。創業板指數的一季報利潤增速,整體法下為平均增速38.01%,中位數口徑為30.00%。創業板50的一季報利潤增速,整體法下為平均增速59.80%,中位數口徑為21.25%。進一步研究發現,創業板50的一季報新增利潤為76.38億元,其中光線傳媒增厚28.58億元;剔除光線傳媒影響後,創業板50的實際利潤增速從59.80%下降到22.87%,和中位數21.25%基本持平。
創業板的估值水平已經處於歷史底部區域。根據報告大廳測算,創業板相對滬深300的估值在歷史底部水平,創業板2018年PEG水平在歷史底部水平。A股估值體系今年將包容新經濟,會更多使用PS新經濟估值模式。這意味著此前適用成熟期藍籌的股的靜態PE為主導的估值體系構成了新經濟板塊的估值底。
2018年上半年度,創業板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910.67億元,同比增長19.92%,平均營收8.10億元;實現股東淨利潤544.76億元,同比增長8.13%,平均淨利潤為0.75億元。創業板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率、淨利潤同比增長率的中位數分別為19.25%、13.6%,而全部A股的這一數據分別為13.76%、13.02%,創業板表現略優於A股整體。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平均毛利率為29.17%,與2018年第一季度的30.13%、2017年度的29.50%持平,較2016年度、2015年度的31.56%、32.45%略有下滑,但總體穩定且保持較高水平。同時,上半年創業板上市公司全麵攤薄淨資產收益率為3.90%,也與去年同期的3.96%相當。
創業板市場行業分析,未來,創業板市場可能依舊是結構性行情。新興產業的優秀代表將成為其代名詞。未來,富士康即將在A股登陸,以百度、阿里、騰訊、京東為首的海外中概股也在加快回歸A股的步伐。這些公司的回歸有利於A股制度的進一步規範,更有助於提升創業板以及A股新興產業的整體價值。
創業板對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業內人士預測,在我國自主創新戰略的實施的情況下,2018年下半年創業板市場將有較大的的盈利能力,這也為創業板市場開拓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在經歷這一番劇烈調整後,創業板市場風格會否由此轉換我們拭目以待。以上是創業板市場行業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創業板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創業板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