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電子支付發展迅速,2018年交易規模實現了爆發式的增長,滲透率也從個位數提升至15%左右。電子支付可廣泛應用於線下各場景,市場參與者眾多,支付方式也令人眼花繚亂。以下是電子支付行業產業布局分析。
電子支付有一定的場景滲透順序。因不同行業/場景的線上化程度、標準化程度、用戶的使用習慣等不同,其對電子支付的接受門檻也不同。從移動支付的發展歷程來看,存在場景發展的先後順序:
其次容易接受的是電商類,因為是純線上場景,使用電子支付的門檻相對低。電子支付行業分析指出,而我國的電商在淘寶和支付寶的帶領下,也算是第一批接受電子支付的場景。
接下來是O2O,線上選購線下消費的模式,支付作為線上活動的最後一環,滴滴出行、美團、餓了麼都是典型的代表。
門檻最高的是純線下場景。電子支付行業產業布局指出,因為整個活動在線下進行,很難把支付這個單獨的環節線上化,讓人們習慣在收銀台處掏出手機翻找App里的二維碼;並且與線上商戶顯著的頭部效應不同,線下商戶數量龐大且非常分散,需要大規模地推,非常耗時耗力。因此線下是最難切入、發展最慢的場景。
2018年,我國線上場景的移動支付滲透率已經達到85%左右,基本飽和;而線下市場相對空白,近年來成為各大支付應用競爭的主戰場,滲透率從2017年的個位數提升至2018年的15%左右,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更重要的是,線下市場的交易規模龐大,是線上市場的4倍左右,會是未來支付市場規模增量的主要來源,也是支付寶、微信支付等巨頭的必爭之地。
以龍頭新國都企業為例,新國都專注於電子支付領域,主業金融POS機銷售業務位於國內第一梯隊,2014年開始公司推進戰略轉型,全面布局電子支付產業鏈,2015年成立信聯徵信全資子公司,次年收購公信誠豐,開拓徵信業務市場;2015年,收購浙江中正,切入生物識別領域;2018年收購嘉聯支付,切入銀行卡收單業務,18年企業收單服務營收占比達43.8%。
第三方支付行業具備牌照壁壘,多方因素驅動行業持續增長,收單費率有望提升。電子支付行業產業布局指出,第三方支付牌照發放只減不增,牌照價值凸顯,目前擁有全國收單業務牌照的企業僅剩33家,行業具備進入壁壘。第三方支付行業主要包括銀行卡收單及網絡支付,銀行卡尤其是信用卡發卡數量持續增長、POS機滲透率進一步提升以及銀行卡交易量繼續增長驅動銀行卡收單市場持續增長,同時受益於對中小商戶覆蓋的明顯優勢,第三方機構持續搶占市場份額,在銀行卡收單市場中份額占比有望繼續提升。
收單業務持續擴張,增值服務成新看點。近三年嘉聯支付活躍商戶數量逐年大幅增長,帶來收單手續費收入持續增長,2015和2016年嘉聯支付覆蓋商戶數增速分別為294.26%和167.61%,2018年嘉聯支付在銀聯平台交易流水約為5758億元,同比增長92%,覆蓋商戶數超300萬。未來嘉聯將繼續豐富收單產品,拓展客戶範圍至保險、廣告、房地產等更多行業。
目前,我國電子支付市場的競爭十分多元化。根據參與主體是否具有支付資質,或是否持有支付牌照可將當前支付市場可以分為兩大類:1)涉及清算業務和支付資質的銀聯、各銀行機構和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267家公司;2)聯合具有支付資質的企業提供支付功能但不涉及清算業務和支付資質的硬體場景支付和第四方聚合支付工具。以上便是電子支付行業產業布局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電子支付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電子支付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