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鋼琴行業分析報告 >> 鋼琴行業定義及分類

鋼琴行業定義及分類

2015-10-30 15:29:50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你知道鋼琴行業定義及分類嗎?那麼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以下是由中國報告大廳小編為你整理的鋼琴行業定義及分類

鋼琴行業定義及分類

  鋼琴行業定義

  鋼琴是一種鍵盤樂器,用鍵拉動琴槌以敲打琴弦。從十八世紀末以來,在歐洲及美國,鋼琴一直是最主要的家庭鍵盤樂器。鋼琴發源於歐洲,十八世紀初,義大利人克里斯多佛利(Bartolommeo Cristofori)發明的一種類似現代鋼琴的鍵盤式樂器。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從鍵盤樂器發展的歷史來說,現代鋼琴是由鋼琴的前身——以撥弦發音的大鍵琴與以撞弦發音的小鍵琴演進而成的。從十六世紀末開始,大鍵琴和古鋼琴這兩種鍵盤樂器逐漸盛行起來,直到十八世紀末,才被鋼琴取而代之。

  鋼琴首次出現於1709年,在當時是一種既複雜又昂貴的樂器,只有皇室和貴族才有機會接觸到。一開始,Johann Sebastian Bach(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等一些非常有聲望的音樂家們並不欣賞鋼琴的音色。但僅僅過了半個世紀,鋼琴就變得越來越受歡迎。當Mozart(莫扎特)、Brahms(布拉姆斯)和liszt(李斯特)這些極具創造力的音樂家投入鋼琴的懷抱之後,熱情便瞬時被引爆。在當時那個年代,這些新銳鋼琴家就如同「搖滾巨星」一般,他們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力可謂給音樂創作錦上添花,為鋼琴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力量。皇室和貴族紛紛把鋼琴這一樂器納入他們的樂隊中,民眾可以圍坐在鋼琴四周,聆聽最新創作的優美旋律。工業時代的興起衍生出一個新的社會階層——中產階級,鋼琴在這一群體中大為流行。其中三角鋼琴是社會地位的象徵,通常用在管弦樂團里,而立式鋼琴則更受家庭的歡迎。

  鋼琴(義大利語:pianoforte)是西洋古典音樂中的一種鍵盤樂器,由88個琴鍵(52個白鍵,36個黑鍵)和金屬弦音板組成。義大利人克利斯托弗利(Bartolomeo Cristofori,1655-1731)在1709年發明了鋼琴。

  鋼琴音域範圍從A2(27.5Hz)至 c5(4186Hz),幾乎囊括了樂音體系中的全部樂音。鋼琴普遍用於獨奏、重奏、伴奏等演出,作曲和排練音樂十分方便。演奏者通過按下鍵盤上的琴鍵,牽動鋼琴裡面包著絨氈的小木槌,繼而敲擊鋼絲弦發出聲音。鋼琴需定時的護理,來保證它的音色不變。

  鋼琴行業分類:

  早期鋼琴

  希爾伯曼

  鋼琴 1711年,義大利作家Scipione Maffei寫了一篇文章介紹這件新的樂器,包括不太準確的機構圖解。這篇文章在西歐廣泛傳播,很多工匠都據此製作鋼琴。1726年,德國人管風琴製作師希爾伯曼(Gottfried Silbermann,1683-1753)根據這篇文章也製造了一台鋼琴,並加入類似現代鋼琴延音踏板的手動音栓,可以揚起琴弦上制音器。1730年代,希爾伯曼曾把他製造的鋼琴介紹給巴赫,不過巴赫當時並不喜歡它,抱怨高音太弱,動態範圍不廣。之後希爾伯曼又進行了改進,1747年巴赫訪問柏林,試奏並稱讚了希爾伯曼的鋼琴。希爾伯曼有很多學生,他們對早期鋼琴發展有重大的貢獻,其中重要的12位,稱為「十二門徒」。部分人移居英國,在德語國家和英國逐漸形成了兩種不同的製造流派。

  維也納式擊弦機

  十八世紀後期,鋼琴的製造越來越多。希爾伯曼的學生斯泰因(Johann Andreas Stein,1728-1792)在德國奧格斯堡開始了鋼琴的製作。斯泰因鋼琴有一個後向的擊槌,比起現代鋼琴,對觸鍵力度非常敏感。莫扎特於1777年訪問奧格斯堡,並且試奏了斯泰因的鋼琴(當時斯泰因鋼琴取消了克利斯托弗利鋼琴的擒縱機構(escapement)),後來在

  寫給父親的信里,莫扎特稱讚斯泰因鋼琴的音質均衡,製造工藝精湛,但是也指出缺少擒縱機構。斯泰因之後進行了改進,發明了

  維也納式擊弦機 Prellmechanik擊弦機,加入了擒縱機構,完善了延音踏板。斯泰因的女兒Nannette Streicher和女婿Johann Andreas Streicher在維也納繼續鋼琴製造的生意,他們是貝多芬的朋友,貝多芬擁有一台Streicher鋼琴。同一時期在維也納還有其他鋼琴製造師,包括 Anton Walter,他製造的鋼琴的音量Streicher鋼琴大一些。Walter是莫扎特的朋友,莫扎特在1781時購買了一台Walter鋼琴。還有 Conrad Graf(1782-1851),他製造了貝多芬最後使用的鋼琴,同時開設了維也納第一個批量製造鋼琴的企業。這些在德語國家發展的鋼琴稱為維也納式擊弦機鋼琴,除了三角式,維也納式擊弦機鋼琴還有方形鋼琴(square piano)。維也納式擊弦機鋼琴使用木質框架,每個音有兩根琴弦,擊槌外有皮革包裹,琴鍵的白鍵和黑鍵的顏色和現代鋼琴相反,聲音比現代鋼琴要弱,對比清晰,混響時間短一些。

  英式擊弦

  從1760年代開始,由於德國的七年戰爭,希爾伯曼的很多學生移居英國,其中楚姆佩(Johann ChristophZumpe)開始在羽管鍵琴製作家Burkat Shudi的工場製造便宜的方形鋼琴。這種方形鋼琴雖然沒有擒縱機構,技術上相對落後,但是卻非常流行,在鋼琴取代羽管鍵琴的過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1768年J.C.巴赫用這種方形鋼琴作鋼琴史上的第一次公開演奏。

  現代鋼琴

  現代鋼琴從外形上主要分成立式鋼琴和三角鋼琴。

  三角鋼琴是鋼琴最原始的形態,一般都用於音樂會的演奏,是一件笨重的龐然大物。為了解決占地的問題,立式鋼琴被發明出來。立式鋼琴採用了一種琴弦交錯安裝的設計方案,有效地解決了空間上的要求和音色音量的平衡問題。只要家中有一小塊空間,都能安放一台立式鋼琴。

  無論是三角鋼琴還是立式鋼琴,其基本結構都是一樣的。由:弦列、音板、支架、鍵盤系統(包括 黑白琴鍵和擊弦音棰,共88個琴鍵)、踏板機械(包括頂杆 和踏板)和外殼共六大部分組成。

  鋼琴的音域寬廣,現代鋼琴一般為88鍵,可達7個多八度,音量宏大,音色變化豐富,可以表達各種不同的音樂情緒,或剛或柔,或急或緩 均可恰到好處;高音清脆,中音豐滿,低音雄厚,可以模仿整個交響樂隊的效果,因此有「樂器之王」的稱號。

  Slide soft system技術簡稱3S技術,是立式鋼琴中最好的革新,由日本東洋鋼琴製造株式會社發明,至今為止,普通立式鋼琴是通過改變擊弦距離,輕打琴弦來減弱琴音。但使用3S技術的鋼琴採用與三角鋼琴同樣的工作原理,減少被打弦的數量來達到弱音效果。3S技術可使有效打弦速度達到普通鋼琴的1.5倍。能夠以不次於三角琴的打弦速度演奏。而且在使用弱音踏板演奏時,絲毫不會影響連擊的速度。安裝有3S技術的立式鋼琴即使踩上弱音踏板,觸鍵的手感也不會發生變化。普通的立式鋼琴在弱音演奏時不可避免出現手感差的情況,但3S系列鋼琴克服了這個難題,它通過打3根弦中的2根,2根弦中的一根,一根弦的用弦槌的一端來擊打的方法來達到弱音的效果。使其不但可以減小音量,而且可以自由的改變音色,讓您享受不次於三角鋼琴的演奏效果。全球立式鋼琴中只有日本東洋鋼琴製造株式會社出品的APOLLO(阿波羅)鋼琴擁有3S技術。

  十八世紀時鋼琴上的張弦是用木框,而琴弦則以銅絲為主,配用鐵絲。隨著工業的發展,冶煉技術不斷提高。一八二五年鋼琴弦架開始改用鑄鐵架(又稱「鋼板」);又於一八三四年開始裝用鋼弦; 鋼琴除了鋼弦之外20%是鑄鐵支架 之所以叫鋼琴是因為鴉片戰爭後西方國家看到中國的市場,一些歐洲商行引入中國大批鋼琴。他們宣傳鋼琴裡面的材料是鋼製成的,所以很重。當時是一個新生事物比較時髦,此後國人便開始習慣稱為「鋼琴」了。

  自動鋼琴

  自動鋼琴最初形式(出現在19世紀末)是在普通鋼琴前加用一部可移動的「演奏器」(player),外形極似一架小型足踏簧風琴,有一排65-88個「木手指」置於普通鋼琴鍵盤上方。演奏器用打孔紙卷(打孔位置與鋼琴譜相符)操縱;用足踏風箱鼓風,風通過紙卷緩緩轉動的紙卷上的孔位,驅動機械連動相應的「木手指」擊琴鍵奏出音樂。此後又有設計將外附的演奏器直接裝置於鋼琴內部,並可控制速度、力度、踏板等。自動鋼琴在20世紀20年代的歐洲曾廣為流行於家庭娛樂,有過兩年內生產50萬台的紀錄;至30年代由於無線電及唱機的興起,才漸被淘汰。但因為紙卷打孔在數量上不受人手十指的局限,鋼琴上的音數和音域都可儘量發揮運用,故自動鋼琴仍受現代作曲家的青睞。拉赫瑪尼諾夫、德彪西、馬勒、格什溫、施特勞斯都曾為這一樂器寫作樂曲,製成紙帶,供演奏使用。

  現代自動鋼琴(出現在本世紀80年代) 隨著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用集成電路和CPU控制鋼琴自動演奏裝置成為可能。用此基本原理投入鋼琴自動演奏器的世界知名企業有美國的PIANODISC、日本的YAMAHA以及美國的QRS公司。其原理是利用計算機MIDI信號原理,把鋼琴鍵盤的速度和力度信號以及記譜法轉換成特定讓自動鋼琴CPU能識別的信號,驅動40V電力信號,讓安裝在鍵盤底端的動力部分推動鋼琴的榔頭髮出聲音。隨著採樣率的進一步提高,鋼琴演奏的表現力大大豐富。在推動自動鋼琴中國本土化的進程中,上海泛音鋼琴技術中心、北京樂器研究所等企業,為自動鋼琴的本土研發、技術引進做出了努力。

更多鋼琴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鋼琴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