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上把常溫常壓下呈氣態的產品統稱為工業氣體產品。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工業氣體行業進入了迅速發展階段,2019年工業氣體整體銷售規模達到1405億元,年均增長率在6%左右,以下是工業氣體行業投資分析。
由於我國氣體產品的種類不斷增加,產量不斷擴大,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市場潛能。工業氣體行業分析認為,因此自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對氣體的需求量不斷走高,市場不斷發展,已逐漸成為世界氣體行業的主要市場。
根據工業氣體行業投資分析數據,我國工業氣體行業在80年代末期已初具規模,到90年代後期發展迅速。2010年我國工業氣體市場規模達到410.38億元,比2005年的245.75億元增長了66.99%,在全球市場占比提高到10.62%。2012年,我國工業氣體銷售收入為745億元,同比增長了7.29%;2015年我國工業氣體整體銷售規模約1000億元左右;2017年,中國工業氣體年產值約1200億元,發展速度每年在10%左右。
2018年,我國工業氣體市場規模為1298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為9.7%。2015-2018年的年均增長率為6.8%,增長水平預期與國際趨同,進入平穩增長時期。
截止2019年12月,我國工業氣體整體銷售規模達1405億元左右;預計到2020年,我國工業氣體年產值可達到1586億元。但與外資企業相比,本土企業還存在一定的技術和規模差距,因此外資企業在我國大宗氣體市場中占據了70%左右的份額,處於壟斷地位,本土企業競爭力不足。
目前,全球工業氣體市場已經形成了少數幾家氣體生產企業占據全球市場大多數份額的市場格局。工業氣體行業投資分析指出,2019年全球工業氣體市場上,前四大生產廠商法國液化空氣集團(AL)、德國林德集團(Linde)、美國普萊克斯集團(PRAXAIR)和美國空氣化工產品集團(AirProducts)共占據75%的市場份額,市場高度集中。
總的來說,我國工業氣體行業規模雖然增長較快,但與已開發國家相比,人均氣體消費量還處在較低水平。我國的人均工業氣體消費只有美國的1/26,不足西歐與澳洲的1/20,與南美和東歐國家也有較大差距,未來仍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特種氣體是工業氣體中的一個新興門類,是隨著近年來國防工業、科學研究、自動化技術、精密檢測,特別是微電子技術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近年來,隨著下游應用領域的逐步擴展,特種氣體的品種也與日俱增,據不完全統計,現有單元特種氣體達260餘種。隨著非低溫氣體分離技術(吸附、膜分離)、混配技術和提純技術的發展,更多的特種氣體產品將逐步走向市場。
我國工業氣體行業人均消費量較低,與已開發國家差距大,因此未來還有很大發展潛力。此外,根據「十三五」規劃,國家未來重點發展電子等八大行業,促進行業轉型升級,這將會帶動工業氣體的相關高值下游領域對工業氣體的需求,從而促進工業氣體行業發展,以上便是工業氣體行業投資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工業氣體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工業氣體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