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核磁共振行業分析報告 >> 2015年我國核磁共振行業投資前景分析

2015年我國核磁共振行業投資前景分析

2015-11-30 14:18:01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據核磁共振行業投資了解,核磁共振成像技術(MRI)是核磁共振在醫學領域的應用,MRI是一種非介入探測技術,相對於X-射線透視技術和放射造影技術,MRI對人體沒有輻射影響,相對於超聲探測技術,核磁共振成像更加清晰,能夠顯示更多細節,此外相對於其他成像技術,核磁共振成像不僅僅能夠顯示有形的實體病變,而且還能夠對腦、心、肝等功能性反應進行精確的判定。現對2015年我國核磁共振行業投資前景分析。在帕金森氏症、阿爾茨海默氏症、癌症等疾病的診斷方面,MRI技術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為姚明的腳踝傷勢做檢查,為科學家研究大腦功能提供實時數據,為普通人進行脊髓脊椎檢查的首選方法。核磁共振在醫學領域的應用我們已不再陌生,使用這項技術,未來我們還可能不等癌細胞出現,就提前預判癌變趨勢,通過及時治療能挽救的生命將不可計數。

  不過,能當此任的檢測利器——超導磁共振醫學成像系統長期需要從國外進口。直到2009年1月,我國第一台1.5T大孔徑超導磁體及磁共振醫學成像系統誕生於成都高新西區,由一位海歸高端技術人才及其團隊創立不過4年的醫學影像公司,填補了國內在高端核磁共振醫療系統技術與工藝領域的長期空白。

  未來,更多的人將能使用上功能強大的超導核磁共振檢測設備,享受科技創新帶來的健康生活。

 奇人其事

  二次創業 首次破冰

  2005年6月,一個3000萬美金的新投資項目落戶成都高新區,這是第二次創業的鄒學明博士到成都後最高興的第一件事。作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的第一個磁共振物理學博士,他早已面瞄準超導磁共振醫學成像整機系統的自主創新,準備回國開始選點。

  僅用了21天時間,在一次實地考察後,鄒學明博士決定,把自己的研發成果在成都高新區生根。鄒學明博士微笑著向記者分析落戶成都的原因,「成都是座高速發展的新興城市,我們瞄準的市場也是國內外的新興市場,這讓我對未來的發展信心十足。」

  時間回到2009年初,奧泰醫療成功融到來自美國的1500萬美元風險投資。「成都高新區對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關注度高,思路和做法都非常具有前瞻性,通過政府搭台,我們獲得了近5億元的風投資金。這是最讓我高興的第二件事。」鄒學明博士說。

  從2009年1月第一台高端核磁共振醫學成像系統成功「破冰」下線後,短短2年多時間裡,「奧泰醫療」的高端醫療設備已裝進華西醫院、省醫院等30餘家知名醫院,甚至遠銷美國、俄羅斯和中東地區。 

 創新「底氣」 人才為核

  鄒學明博士曾說,如果把核磁共振系統比作汽車行業,我們現在的水平相當於已經能生產「豐田」級別的整車,下一步就是朝著「奔馳」邁進。放出豪言的鄒學明有自己的「底氣」——人才。鄒學明透露,公司93人的研發團隊中,不乏知名高校畢業的碩士、博士研究生,且比例過半,其中海歸博士加上歐美專家達到43人,這些專家在GE、西門子和飛利浦等全球知名公司的研發崗位平均擁有15年的工作經驗。

  為了引進人才,鄒學明為歐美相關行業專家開出了超過10萬美元的年薪,並與川大華西臨床醫學院、電子科大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等高校院所建立了長期的「醫產學研」合作。而他的努力也得到了回報,奧泰醫療的第一款產品Centauri 1.5T 超導磁共振成像設備,不僅打破了國際技術和工藝壁壘,實現自主研發和成都本地化製造,而且取得了全球市場上同類產品高性價比的領先地位,銷售價格比同等配置和性能的進口產品低30%。2010年,我國第一台1.5T超導磁共振醫學成像系統設備先後通過中國SFDA、美國FDA、歐盟CE等國際認證,2010年底,奧泰的產品第一次走出了國門,打開國際市場,今年公司正穩步向1.3億元產值的目標邁進。

  創新故事

  一個理論:沒病看病的「木桶理論」

  在鄒學明看來,「雖然核磁共振技術已有30餘年的歷史,但這個產業仍然處於童年階段,未來的技術應用還非常廣泛,創業者的眼光要永遠向前。」談起未來,鄒學明顯得躊躇滿志。「磁共振比X光、CT的成像精度要高,特別是在軟體組織成像方面,由於是物理、化學環境成像,而不是人體密度成像,因而核磁共振能多參數、多方位和高對比度成像,且對人體無電離輻射。檢測中能顯現的物理、化學數據越多,提供給醫生的診斷依據就越準確,在功能和代謝成像方面對於基礎病理研究也有突破性的意義。」

  「下一步,我們的磁共振成像(MRI)還將繼續與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成像(PET)進行融合,形成PET-MRI設備,這樣測出的信息數據將有質的飛躍,不只能對人體的組織結構進行簡單觀察分析,還能逐漸看到分子量級的信息,將人體的功能常數成像。」鄒學明舉例說,「比如檢測人受到刺激後觀察大腦某一部分的反應、變化,就能確定大腦的功能區。」

  說到興起,鄒學明向記者提起了木桶理論,「一個人的身體好壞取決於最差的身體器官,而不是最好。也就是說,我們要轉變就醫觀念,從『有病看病』轉到『沒病看病』,提前發現身體的最短板,這樣就有可能不等癌細胞出現,提前預判提早治療。同基因治療一樣,科技的發展正在讓醫療從治療醫學向預防醫學發展,未來醫療器械的重要性將很可能超過藥物。」

  一個想法: 要從成都「殺回」美國

  在成都,鄒學明有了更大的成就感,也有了更大的想法:不但要解決中國老百姓的「磁共振檢查難」、「磁共振檢查貴」的社會問題,還要重新「殺回」自己第一次創業的地方,全球最大的磁共振市場——美國。

  要想與美國的高端醫學影像技術平台「叫板」,首先就要在中國實現本地化研發和製造,鄒學明的團隊面臨的首要問題是攻克技術關。鄒學明透露,更高端的3.0T醫用超導磁共振和7.0T超導型動物實驗和藥物研發磁共振平台也已進入研發階段。

  核磁共振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顯示,按照鄒學明博士的想法,在高場核磁共振全球約65億美元的市場上,成都還將大有可為。「1.5T級別的磁共振設備占全球磁共振市場的 61%,這個領域我們目前還只占1%。目前每年60台的銷量才達到國內市場15%的份額,而我們的產能一直走在銷量前面,今年我們的產能為110台,明年爭取達到150台。」雖然目前國內的16通道和32通道1.5T超導磁共振設備只有奧泰醫療可以生產,但這家高科技企業已把眼光放得更長遠。「目前我們投資總額已達到7000萬美元,明年初將全面進軍美國市場。」這個美國海歸已決心要從成都「殺回」美國。


更多核磁共振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核磁共振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核磁共振熱門推薦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