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來,傳統煤化工市場極度疲軟,而新型煤化工項目建設卻如火如荼。政策利好下,國內多家企業紛紛加碼煤制氣項目。有業內人士表示,國內對天然氣巨大的市場需求,必將推動煤制氣產業的快速發展,產業潛在投資規模達千億元級別。
煤制氣潛在投資規模達千億
自國家發改委出台《煤炭深加工示範項目規劃》以及《煤炭深加工產業發展政策》以來,共規劃了15個「十二五」新型煤化工重點示範項目。2014年4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改委發布《關於保障天然氣穩定供應長效機制的若干意見》的通知。按此通知要求,我國將建立保障天然氣穩定供應長效機制,增加天然氣供應,力爭到2020 年天然氣供應能力達到4200億立方米,相比2013年的1676億立方米成倍增加。為保障天然氣供應,有序推進煤制氣示範項目建設。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李壽生也在首屆煤基合成氣制天然氣高峰論壇上表示,我國發展煤制氣技術有著廣闊的市場空間。國內對天然氣巨大的市場需求,必將推動煤制氣產業的快速發展。在政策的推動下,後續項目建設將加快,潛在投資規模達千億元級別。
據有關人士預測,從今年到2017年,國內煤化工設備需求年均複合增速均在40%以上,預計煤化工設備總需求將超過3600億元。隨著新型煤化工項目的逐漸成熟和經濟性的提升,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其中。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院長顧宗勤也表示,裝備製造是現代煤化工產業發展最重要的板塊之一,占據相當大的「一頭」,未來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煤制氣設備製造亟待突破
據悉,目前我國已經規劃在建的煤制油項目超過1000萬噸,預計2025年規劃建成煤制油項目規模超過6000萬噸/年。從項目投資構成看,煤化工設備的購置費遠超過建築工程、安裝工程、設計管理、建設期利息等費用,約占總投資額度的50%。有行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國家規劃建設的一大批煤制油、煤制氣、煤制烯烴等大型新型煤化工項目,急需一種實現煤炭資源清潔、環保、高效轉化的先進煤氣化技術。
坐擁第一個獲批、第一個商業化運營等諸多桂冠的大唐克旗煤制氣項目,歷經波折終於去年底投產,然而僅投產不到一個月,卻遭遇意外停產持續至今。對此,有行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是大唐沒有對其煤制氣工藝路線進行分析就迅速上馬項目,設備與煤種不相符合導致的。
在這方面,兗礦集團貴州開陽化工副總經理郭成太很有經驗,他告訴記者:「貴州的煤碳資源豐富,但是煤種較差,高灰份、高灰熔點、高硫份的煤種怎麼去轉化?採用什麼樣的氣化技術?在當時貴州開陽50萬噸合成氨項目氣化技術選型時確實犯了難。最後經過多方論證,認為粉煤氣化技術更適合該煤種,最終選擇引進了兩台德國科林公司日投煤1500噸級的粉煤氣化爐。經過調試運行,目前該裝置已經成功實現了貴州當地三高劣質煤的清潔高效轉化\。這充分說明,氣化技術路線一定要根據項目煤種特點來選擇。」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化工設備行業競爭格局調查了解,德國科林公司為該項目提供的CCG粉煤氣化技術,可適用於煙煤、無煙煤、褐煤及石油焦,根據項目規模不同,還有日投煤量750噸/天至3000噸/天的氣化爐型可供選擇。科林公司內部人員表示,面對煤制氣、煤制油等大型煤化工項目,氣化裝置的大型化將是必然發展趨勢,未來3000t級的氣化爐將是公司煤制氣項目的主推爐型。
行業競爭激烈盈利受煤氣價雙重製約
政策利好下,國內多家企業紛紛上馬煤制氣項目。日前,中石化總投資700億元的80億立方米/年的准東煤制天然氣項目基地開工建設。該項目是中石化和新疆共同出資註冊的中石化新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牽頭,華能、兗礦、新疆龍宇能源、潞安、神華、中煤、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等參與,計劃2017年投產。
不只中石化,以神華、中煤為代表的央企煤炭集團和兗礦、河南煤業等地方煤炭公司,和國電、華電、華能、中電投、大唐五大電力集團為首的電力集團,正爭先恐後進入該行業。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12月,我國煤制天然氣項目(包括已建、在建、獲批和待審批的)共計43個,總年產能已達1969.84億立方米,其中建成項目2個、在建的18個。
由於多家企業的進入,煤制氣行業不僅競爭激烈,而且收益前景也受煤價與氣價的雙重製約。據測算,如煤價為每噸500元,煤制氣的原料成本為2.15元;如煤價為每噸200元,煤制氣的原料成本則降至0.86元。當煤價固定在每噸300元以下時,煤制氣項目應有收益。
對此,有業內人士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煤制氣不算效益最好的煤化工項目,未來經濟性的好轉,仍有賴於天然氣價格改革,煤制氣定價提升。
更多化工設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化工設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