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統疾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輕者咳嗽、呼吸受影響,重者呼吸困難、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占據我國城市死亡率第三,農村死亡率守首位。呼吸系統疾病的高病發、高死亡率,促使了呼吸系統用藥行業的發展。以下是宇博智業小編整理的2016年呼吸系統用藥行業定義及分類。
呼吸系統疾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主要病變在氣管、支氣管、肺部及胸腔,病變輕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響,重者呼吸困難、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而呼吸系統用藥就是用來治療這些病症的藥物。
據悉咳、痰、喘是呼吸系統疾病的典型症狀,病死率城市占第三位,農村為首位。
主要用於呼吸系統的藥物多包括兩方面:
1、對因:抗菌藥、真菌、病毒、TB、寄生蟲、抗腫瘤藥等;
2、對症:消除或緩解呼吸道症狀。平喘、鎮咳、祛痰。
呼吸系統疾病的常用藥物有鎮咳藥、平喘藥、祛痰藥等。
1、祛痰藥。祛痰藥按作用方式可分為三類:
(1)噁心性和刺激性祛痰藥:如氯化銨、愈創甘油醚屬噁心性祛痰藥,口服後可刺激胃黏膜,引起輕度噁心,反射性地促進呼吸道腺體的分泌增加,從而使黏痰稀釋便於咯出;刺激性祛痰藥是一些揮發性物質,如桉葉油、安息香酊等,加入沸水中,其蒸氣揮發也可刺激呼吸道黏膜,增加分泌,使痰稀釋便於咯出;
(2)痰液溶解劑:如乙醯半胱氨酸,可分解痰液中的黏性成分,使痰液液化,黏滯性降低而易咯出;
(3)黏液調節劑:如鹽酸溴己新和羧甲司坦,作用於氣管和支氣管的黏液產生細胞,使分泌物黏滯性降低,痰液變稀而易咯出。
2、鎮咳藥。目前常用的鎮咳藥,根據其作用機制分為兩類:
(1)中樞性鎮咳藥。直接抑制延髓咳嗽中樞,使其對外周傳來的刺激不敏感,對於各種原因引起的咳嗽都有一定效果。多用於癌症、急性肺梗塞、左心衰竭引起的咳嗽。常用藥物有可待因、咳必清、咳美芬、咳平。
(2)末梢性鎮咳藥。抑制咳嗽反射弧中除咳嗽中樞以外的環節的藥物,對刺激性乾咳或陣咳效果較好,常用的如咳寧、甘草片。二苯哌丙烷(咳快好)兼有中樞性和末梢性雙重鎮咳作用。
應用鎮咳藥物時首先必須明確引起咳嗽的病因,並採用相應的措施;對於有痰的咳嗽,必須同時合用祛痰藥,以免由於痰液排出受阻加重感染。
3、平喘藥。臨床常用的平喘藥按作用方式可分為支氣管擴張藥、抗炎平喘藥和抗過敏平喘藥。
(1)支氣管擴張藥。氣管擴張藥包括β2受體激動藥、茶鹼類和吸入性抗膽鹼藥。β2受體激動藥通過激動支氣管平滑肌細胞膜上的β2受體,產生鬆弛支氣管平滑肌作用。這類藥物主要用於支氣管哮喘、喘息型支氣管炎及伴有支氣管痙攣的呼吸道病。有注射劑、普通片劑、緩釋劑、粉霧劑、氣霧劑等多種劑型可供臨床選擇。茶鹼是一類甲基黃嘌呤類衍生物,對氣道平滑肌有直接鬆弛作用。主要用於慢性哮喘的維持治療,以防止急性發作和慢性阻塞性肺病。茶鹼的安全範圍較窄,不良反應較多見。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與其血藥濃度密切相關,應用時常須進行血藥濃度監測。吸入性抗膽鹼藥對氣道平滑肌有一定的選擇作用。單獨或與硫酸沙丁胺醇一起使用均可奏效,具有擴張氣管的作用。這類藥物比短效β2受體激動藥起效慢,對β2受體激動藥耐受的病人有效,對老年性哮喘尤為適用。
(2)抗炎平喘藥。抗炎性平喘藥通過抑制氣道炎症反應,可以達到長期防止哮喘發作的效果,已成為平喘藥中的一線藥物。糖皮質激素是抗炎平喘藥中抗炎作用最強,並有抗過敏作用的藥物。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哮喘可以改善病人肺功能、降低氣道高反應性、降低發作的頻率和程度,改善症狀,提高生活質量。哮喘時糖皮質激素有全身用藥和吸入給藥兩種給藥方式。全身給藥易引起較多的嚴重不良反應。吸入給藥在氣道內可獲得較高的藥物濃度,充分發揮局部抗炎作用,並可避免或減少全身性藥物的不良反應。吸入劑型糖皮質激素是目前最常用的抗炎性平喘藥。
(3)抗過敏平喘藥。 本類藥物包括炎症細胞膜穩定劑,如色甘酸鈉,奈多羅米鈉以及H1受體阻斷劑如酮替芬,白三烯藥阻斷藥半胱氨醯白三烯等;通過抑制免疫球蛋白E介導的肥大細胞釋放介質和對抑制巨噬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單核細胞等炎症細胞的活性發揮抗過敏作用和輕度的抗炎作用。其平喘作用起效較慢,不宜用於哮喘急性發作期的治療,臨床上主要用於預防哮喘的發作。
更多呼吸系統用藥行業市場信息,可查閱2016-2021年中國呼吸系統用藥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
呼吸系統用藥行業定義
呼吸系統用藥行業分類
更多呼吸系統用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呼吸系統用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