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型酒店是接待會議最主要的場地,是指那些能夠獨立舉辦會議的酒店。2007年之前會議型酒店處於快速擴張時期,新開門店增長速度達到90%以上。 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再次跌至40%左右。以下是會議型酒店市場現狀分析。
酒店行業對消費能力變動較為敏感,自「三公」削減後,酒店業經歷激烈的競爭,行業優勝劣汰,截止 2015年,限額以上的住宿業企業法人為18937家,客房數為337.2萬間,增速大幅放緩。在行業低谷期,大型酒店集團開始整合擴張的步伐,在2014-2016 年間,國內大型集團的酒店併購超過30起。
從以下三點來看會議型酒店市場現狀:
一、我國會展型酒店的起步較晚,且落後於已開發國家
總體來說,我國會展型酒店的發展要整體落後於已開發國家,再加上起步較晚,我國會展型酒店仍需花費數年的努力才能跟得上國際會展型酒店的發展步伐。除此之外,由於我國會展經濟存在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現狀,所以會展型酒店發展態勢較好的地區僅僅局限於北京、上海、廣州等小部分城市,而國內其他中小城市則發展緩慢。 《br》
二、我國會展型酒店規模較小,功能不夠完備
與已開發國家相比,我國的會展型酒店側重於強調酒店的功能,而非會展的功能。現階段,我國國內大部分會展型酒店都傾向於選擇臨近大型展覽中心,這樣做無疑有其優勢,一來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做會展,二來如果面臨困境,可以放棄會展而退而做酒店。這種做法雖然會使會展型酒店規避一定的經營風險,但從長遠來看,它不利於會展型酒店真正的發展壯大,更不要說參與國際競爭了,這樣一來,我國會展型酒店也只是空有其名了。 《br》
三、我國會展型酒店缺乏切合實際的營銷策略,酒店形象難以深入人心
我國會展型酒店的起步較晚,雖然有了一定的發展,但讓缺乏有效的營銷策略。與此同時,大多數會展型酒店並沒有明確的市場定位,甚至會打著會展型酒店的旗號做其他產品的推廣,到頭來卻是得不償失,更難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自己的一席之位。
對未來會議型酒店市場的建議
一、酒店建設加速
良好的經濟發展態勢和日益優化的區位條件,以及強勁的會議需求,將吸引越來越多的酒店集團或外來資本投資於會議型酒店,會議型酒店的建設呈加速發展的態勢,並且這種投資的擴大不僅表現在酒店數量的增加,同時,原有的會議型酒店在會議業務方面的投資也會增加,以完善酒店的會議接待功能。據報導,綠地、萬達等中國房地產企業在武漢新開發的濱江商務區中,都建有級別較高的會議型酒店,以滿足地區發展的需求。
二、酒店專業化程度提高
目前,會議型酒店以接待型酒店為主,專業型酒店較少,策劃型酒店基本上沒有,可見會議型酒店的專業化程度不高,很難滿足會議業務發展的需求。未來,武漢會議型酒店的專業化程度將有大幅度的提高,以適應不斷發展的會展業務的發展需求。
綜上所述,我國的會議型酒店雖然已初具規模,但在走向專業化、國際化的道路上還有許多要繼續努力的地方。未來中國會議型酒店市場的潛在消費人群有望以年增長10%左右的速度持續擴大。以上是會議型酒店市場現狀分析。
更多會議型酒店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會議型酒店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