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射器是能夠發射雷射的裝置,是加工設備的重要組成部分。2019年全球雷射行業來自材料加工和光刻市場的雷射產品銷售收入為61.62億美元,以下是雷射器行業政策及環境分析。
全球製造業逐漸由歐美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實現製造業加工技術升級,從而帶動當地市場雷射器旺盛需求。雷射器行業分析指出,2013-2019年的全球雷射器行業收入從2013年的89.70億美元增加至2019年的124.30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為8.50%。其中,工業雷射器收入從2013年的24.87億美元增加至2019年的43.14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為14.76%。
與歐美已開發國家相比,我國雷射技術起步並不晚,但是在雷射技術應用及高端核心技術方面卻仍存在著不小的差距。雷射器行業政策及環境指出,以德國、美國、日本等為代表的已開發國家在部分大型工業領域已經基本完成了對傳統製造技術的替換,步入「光製造」時代;我國雷射應用雖發展迅速,但應用滲透率仍相對較低。
2019年我國雷射器市場規模超過80億元,預計到2020年我國雷射器市場規模將達121億元。其中,我國CR3占據了75%的市場份額。IPG占49%、銳科雷射17%,創鑫雷射9%。相干、恩耐、傑普特、飛博占比也在2%以上。
分領域來看,光纖雷射器在高功率加工、微加工以及打標/雕刻等領域都有較為領先的地位。2019年光纖雷射器在高功率雷射加工市場中占比55%,這得益於光纖雷射在高功率切割和焊接中的明顯優勢。其他領域中不同的雷射器有各自的細分市場,但2019年光纖雷射器在微加工和打標的市場占比則分別為32%(僅次於準分子/二極體雷射器)和51%(排名第一),相比其他雷射器依然取得了明顯的領先優勢。
分公司規模來看,國外雷射器企業體量較大,國內雷射器企業仍有差距。歐洲和美國在雷射領域起步較早,技術上具備領先優勢,時至今日許多知名雷射器企業已經發展壯大,如美國的IPG光電、Coherent(相干,收購德國羅芬)、nLight(恩耐)、II-VI(貳陸),德國的Trumpf(通快,收購英國SPI公司),以及丹麥的NKTPhotonics等。國內優秀的雷射器企業有銳科雷射、創鑫雷射、傑普特等,但規模上相對較小。
目前,我國已逐步形成了產業群體雷射零部件配套企業慢慢補齊,各類具有特色的雷射加工系統製造商紛紛建立,我國已形成四個雷射加工裝備製造的產業帶,它們主要分布在華中;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京津環渤海經濟發達地區。
雷射器行業政策及環境指出,雷射器行業屬於高端技術製造業,長期以來受到國家產業政策的重點鼓勵和大力支持。《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指南》、《「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2019年度增材製造重點專項項目申報指南》等國家政策、發展規劃和項目指南均強調重點支持光纖雷射產業的發展,為行業持續快速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產業政策空間和良好機遇。
同時,「中國製造 2025」的提出,我國將加速先進位造技術及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實現國家產業技術的又一次升級換代,雷射技術也將進一步實現對傳統製造技術的替代。未來,傳統加工技術替代市場將為雷射加工產業的發展提供較大的市場空間,以上便是雷射器行業政策及環境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雷射器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雷射器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