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據交互、雲端交互的強大功能下,我國可穿戴產品已經進入到一個成熟的發展通道,年均出貨量同比增速均保持在了30%以上的水平,複合增速達21%,以下是可穿戴設備行業數據統計分析。
可穿戴設備種類的增加、產品技術的漸趨成熟、用戶體驗的提升、價格的下降以及各大廠商的積極投入研發,我國可穿戴設備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井噴期。根據可穿戴設備行業分析數據,2019年我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為7321萬台,同比增長28.5%,其中,第四季度出貨量為2269萬台,同比增長30.4%。
從產品分布看,智能眼鏡相關產品(包括光感眼鏡、AR/VR眼鏡、運動眼鏡等)獲得的投融資筆數最高,占比為14%。可穿戴設備行業數據統計指出,其次為智能手錶和智能手環(包括智能定位、移動支付、體感遊戲、生物數據監測等),占比為11%;其他產品也占據了較高的比重,包括脖圈、智能服裝、智能醫療產品、智能玩具、智能手套、體感運動晶片等。
從市場份額看,2019年我國可穿戴設備整體市場排名前五大廠商分別是小米、華為、蘋果、步步高和奇虎360,出貨量分別為1697.4、928.2、821.3、524.1、241.5萬台,占比分別為23%、13%、11%、7%和3%,合計占的市場份額超過50%。
目前,我國可穿戴設備的大部分盈利仍保留在硬體製造商手中,而基於智能終端產品的服務商只獲得了其中很小一部分。可穿戴設備75%的利潤將被硬體廠商獲得;其餘25%的利潤將被半導體廠商和各種服務廠商瓜分,其中半導體廠商獲得3%左右,提供移動商務等服務的廠商獲得18%左右,提供數據分析和消費者服務的廠商將獲得4%左右。
截止2020年3月,我國市場已經成長為全球第一可穿戴市場。可穿戴設備行業數據統計指出,儘管智能硬體、智能家居領域火熱,但行業都沒有相關的技術標準出台。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等部委發布《十個物聯網發展專項行動計劃》,涵蓋了推動制定相關標準的部分。《標準制定專項行動計劃》設定的目標是,到2020年,研製一批基礎共性、重點應用和關鍵技術標準。
預計在物聯網領域,將新成立5個物聯網應用標準工作組,研製40項急需的應用標準。後續則將重點推進各領域的應用標準化工作,完善物聯網應用標準體系,基本覆蓋各重要應用領域。此前,人大代表雷軍曾提案,建議加快推進智能家居國家標準的制定。
預計在可穿戴領域,可穿戴設備發展迅速,而且簡單實用的智能手環更是市場追捧的熱點,國內外眾多智慧型手機生產廠商、運營商紛紛推出一系列新產品:我國智能手環市場仍處在市場發展期,市場擴張迅速。2018年國內智能手環市場規模達到45億元,2019年智能手環市場規模達到約56億元,預計2020年將會達75.5億元的規模。
總的來說,我國可穿戴設備現呈現出「三權分立」的局面,手錶、手環、耳機產品占據了超過90%的市場份額。其中耳機產品的異軍突起與現如今原來越多的手機產品取消3.5mm耳機接口這個原因不無關係。可以說是手機上的一個小改變推動了一個產業的發展,以上便是可穿戴設備行業數據統計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可穿戴設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可穿戴設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