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照明工程要求人們不要簡單地認為只是節能。我國綠色照明行業整體水平不高,企業呈現兩極分化現象,部分企業的照明產品專項抽查合格率不高等。以下對綠色照明市場現狀分析。
除了政府政策的激勵,中國照明行業市場的巨大潛力也備受國內外企業青睞。綠色照明市場現狀分析,以功率為11瓦的優質節能燈替代傳統60瓦的白熾燈而言,不僅可減少耗電70%~80%,在其標準規定的6000小時壽命期內,每隻節能燈可節約用電294千瓦時,節省費用141元。世界最大電子公司之一飛利浦照明近幾年一直在收購、投資、研發綠色照明,並投資6000萬歐元在中國的江蘇揚州儀征經濟開發區內建設了亞太地區規模最大的螢光燈生產企業。
2018-2023年中國綠色照明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表明,綠色照明工程要求照明節能,已經不完全是傳統意義的節能,這在我國「綠色照明工程實施方案」中提出的宗旨已經有清楚的描述,就是要滿 足對照明質量和視覺環境條件的更高要求。因此,不能靠降低照明標準來實現節能,而是要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提高照明工程設計水平提高照明器材效率來實現。現從四大方面來分析綠色照明市場現狀。
當前,我國綠色節能照明行業整體發展水平還不高,生產該類產品企業也呈現出兩極分化較為嚴重現場,產品整體質量不容樂觀。據綠色照明市場現狀了解,今年年初,廣東省質監局對節能燈產品抽檢發現,廣東生產的100批次節能燈竟有近八成不合格。同時,省工商局公布的抽檢結果也顯示,大批劣質的節能燈衝擊市場。因而,部分企業生產的照明節能產品專線抽查合格率是不高的。
另外,目前在廣州市場上,節能燈價格參差不齊,其單價最多的相差竟有10倍之多。據綠色照明市場現狀了解,市場上節能燈價格在3元至30元之間不等。同時,價格兩極分化較為明顯,如目前市場一隻優質11瓦緊湊型節能燈價位為20元左右,而1隻白熾燈售價僅為1元左右,兩者差價甚大,使得廣大消費者體會到「節能燈節電不節錢」,不利於廣大消費者積極選購;而一部分節能燈設定在5元以下,這種又形成「低質低價」,造成了一些生產廠家的低價惡劣競爭。這些問題對當前我國節能照明產品提出了更為嚴峻的挑戰和考驗。
對於我國綠色照明市場現狀而言,行業相關標準及產品評定標準還是規範不足,甚至有標準缺失現狀存在。由於行業相關標準混亂、規範不到位,從而導致節能照明行業門檻過低,從而造成節能產品「魚龍混雜」,「非節能卻打節能牌子」的「亂竽充數」現場時有發生,這無形之中嚴重的擾亂整個市場正常運作。據了解,《管型螢光燈鎮流器能效限定值及節能評價值》已發布近十年,至今還沒有修訂過,嚴重影響了產品的升級換代。此外,節能照明產品的質量節能認證體系和標準規範也尚不完善。由於缺少第三方機構的權威數據,眾採購商和經銷商無從選擇識別優劣產品,因而產品在安裝使用後出現質量問題的情況就屢見不鮮。
綠色照明市場現狀分析,普通節能燈管內都平均含有0.5毫克的汞,它不管是焚燒還是填埋,都會滲入地下造成大約180噸水的污染。由於劣質節能照明燈充斥市場現場愈來愈嚴重,因而淘汰率也隨之大幅上升,這種廢棄的節能燈具對水資源的污染是相當厲害的。而普通的廢品回收站又根本不要這類「完成不值錢」的節能廢棄燈。
國家和地方政府推出了多項促進綠色照明的相關政策,推動照明行業向綠色、節能、環保和高效的方向發展。綠色照明市場現狀表明,伴隨著城鎮化進程,能源消耗危機和環境污染問題不可避免,在新城市建設和舊城改造中,要加強照明節能規劃,進行合理、環保的照明設計,選用高效節能的光源及材料,實現照明智能化監控,加快淘汰落後照明系統,將為綠色照明產品創造巨大的市場空間。其次,城市對照明的需求遠超過農村,從農村和城市照明消費產品結構和新品替換速度來看,城市對綠色照明產品需求迫切且有能力負擔綠色照明產品的較高成本。
更多綠色照明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綠色照明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