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煤炭資源豐富,煤炭資源的開採和利用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煤礦開採機械化水平也得到了顯著提高。先進的煤礦機械技術不但能夠提高煤炭開採效率,而且可以有效保證煤炭開採的安全性。現對2016年我國煤礦機械行業現狀分析。
2016-2021年中國煤礦機械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表明,由於改革活動的落實,此時國家在許多的行業中都和國際有效的對接。我們國家的此類機械在切實的前進,從最開始引入優秀的科技到不斷的消化吸收關鍵技術,一直發展到目前的自行研發層次,這類從單純的模仿發展至目前的自行探索的變化,使得國家的煤炭行業在不斷的發展壯大。此類機械的進步和全新的科技有著非常緊密的關聯。由於經濟的高速前進,此時對於煤炭的需求總數切實的提升,上世紀末國家決定重點開發晉陝蒙寧地區的煤炭,此類區域的煤炭的總數在國家的總量中占據百分之五十的比例,而且非常的使用大面積的開採活動的進行,由於開發面積的擴張,對於此類機械的需求量也變多了。不過我們國家的此類設備在特性和穩定性等層次上已經無法合乎開採方面的規定了,此時就規定機械要切實的革新發展,在縮短我國煤礦機械設備與已開發國家之間的距離同時也能夠滿足我國煤炭資源開發對煤礦機械的需求。
我國煤礦安全生產與國際先進水平之間存在差距,針對我國複雜多樣的井下情況,目前的煤礦開採技術和裝備仍有許多不足之處。
首先,可靠性差、穩定性差、效率低、零部件使用壽命短。這似乎是「山寨」產品的共同特點。雖然中國製造的礦機在功能和參數上與國際產品相差不大,但其現場的表現和耐用性上與德國、美國等生產的礦機產品相比,相去甚遠。
其次,大型化程度較低。由於人類對礦產資源持續、大量的開採,使易選礦、富礦越來越少,而貧細雜礦越來越多,因此,礦山的大型化採選趨勢在所難免。這就要求設備的大型化水平能跟上礦山的大型化採選作業的要求。但國內礦機設備的大型化並不理想。以浮選設備為例,世界最大的浮選柱已經做到了660m3容積,但國內還停留在100m3以下。
最後,智能化水平較低。國外的礦山機械機加工大量採用數控工具機、工業機器人,如全球成套井下採礦設備供貨商、德國DBT公司,全部採用機器人完成地下採礦設備的焊接作業。其作業的質量與效率,即使是熟練工人也無法與之相比。而中國礦機製造方面的智能化、自動化水平仍然偏低。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以前常常有人把它歸咎為工業、技術基礎薄弱。事實上,中國從20世紀50年代初仿製前蘇聯的機械產品,當時蘇聯的技術水平與美國和日本差距不大;中國又在1978年改革開放後引進西歐、美國和日本技術。因此,中國礦山機械的起步水平並不低,基礎薄弱並非我國礦山機械製造技術與國際水平形成差距的根本原因。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創新和研發的激勵機制不夠,導致創新精神缺乏,這是首要原因。因此,即使有人提出了真知灼見也得不到好的採納和落實。
二是對於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存在很多漏洞,使創新和研發的成果得不到很好的保護,打擊了企業或個人的積極性。
三是中國人注重處理人倫關係,卻在科學、自然方面較少關注,使中國人在技術上缺乏開拓與鑽研的精神。
而目前,國際上除了技術上的繼續探索之外,礦機領域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是「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最終解決方案」,表面上做的是設備,但實際上是提供的一整套項目方案,涉及到生產線的成本控制、工期控制和工程預期收益的達成。這需要包括財務、管理、技術等多方面的配合才能有效完成。這對中國的礦機行業形成了更大的挑戰。
更多煤礦機械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煤礦機械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