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從2016年1月1日起,福建省將正式實施設施花卉種植保險方案。即將實施的《福建省2016年設施花卉種植保險方案》明確規定,投保人的花卉生 產由於風災、水災、凍災、山體滑坡等12類自然原因導致的花卉設施和花卉苗木產品損失,將得到相應的保險賠付。第一批選擇在延平、清流、連城、武平、漳 浦、龍海、南靖、福清8個縣(市、區)開展試點。據悉,這是我國花卉主產區的第一個省級保險實施方案。
這是一個很重大的事件,對全國花卉苗木產業而言,是一個里程碑,我們應該牢記這一時刻。
花卉苗木行業是典型的高投入、高風險產業。大風、暴雨、洪水、雹災、雪災等自然災害的發生,很容易使栽培設施和花木產品受到破壞。 花卉苗木行業在自然災害災情發生後,有可能導致多年的盈利全部賠進去甚至破產、返貧。長期以來,苗木花卉是商業保險的空白地帶。一旦受到天災,許多苗農只 能夠自己承受損失。以2012年8月8日登陸的颱風「海葵」為例,它橫掃了浙江、上海、江蘇、安徽4省大約7萬多畝花木基地,造成了2億多元的直接經濟損 失,很多花農一夜之間傾家蕩產。巨大的損失令花農苗農無法承受。
出現這種局面的重要原因,是花卉苗木種植具有高風險、高成本、高賠付的「三高」特徵,致使一般的商業保險公司對這種保險業務望而卻 步。花卉苗木產品,因為是生長在土地上的活物,極易受到自然災害的危害,且會隨著時間的變化和市場價位的變化而不斷變換價值。今天可能值100萬元,一場 天災下來之後它可能就一文不值。它不具備不動產的固定性,也不具備不動產的保值增值特點,故金融機構歷來以評估難、執行難而長期將花卉苗木企業排斥在融資 者和投保者名單之外。從金融企業角度看,是無可厚非的。金融企業,不能做無底洞,不能做賠本買賣,不能莫名其妙地給自己找那種不好操作、不便操作、不能操 作的罪來受。
花卉苗木企業(包括花農苗農)融資難、投保難,幾乎是行業內的共知,也可以是說是整個行業的心病。但問題在於,花卉苗木產業,作為 一項民生產業,它也需要金融機構貸款的支持,也需要保險機構的保險,只有這樣,它才能壯大自己,才能經得起風雨。正是由於花卉苗木產品囤地時間較長,資本 沉澱較多,它更需要貸款流動性的支持,更需要保險公司保駕護航;正因為它是活物,容易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它更需要保險公司給予保險支持。這一對矛盾,多 少年來,好像是一個死結,總是解不開,剪不斷、理還亂。
好在面對這一難題,不少地方都在進行可貴的探索。例如,我國第一家專業性股份制農業保險公司上海安信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十多年 前就推出了花卉和苗木兩個險種,花卉險以保成本為主,保費率為6%;苗木保費率為1.5%,除了風、澇、火險外,還有1.2%的蟲災意外險,由專業人士定 損。2007年,由人保財險義烏支公司和浙江省義烏市林業局聯合推出的政策性苗木花卉保險,則是花木保險的又一次有益嘗試。這一險種對颱風、雪災、雹災、 冰凍等自然災害和火災、爆炸等造成的保險標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其中苗木保險費率為1%,花卉保險費率為3%,保費個人自負40%,政府補助60%。 2014年9月,雲南省昆明市林業部門和保險機構雙方聯合,推出苗木產業綜合保險業務。不管投保方種植的是什麼花卉苗木產品,只以畝為計量單位,以投保值 作為標準,在條款約定的受災範圍內,均以最高理賠額進行保險賠償。它繞開了產品的易變性特點,簡化了具體操作的流程,為花卉苗木企業融資與投保提供了可資 借鑑的寶貴經驗。
局地的探索還有不少。但從全省範圍內實施花卉苗木業務保險,福建是第一家,故此意義重大。此次試點的8個縣市區,其設施花卉種植的 面積約占全省面積的57%,基本做到了重點覆蓋。雖然從保險的品種而言它仍然是單一的設施花卉,但從覆蓋面的量上而言,它的確是開了大範圍覆蓋的先河,具 有很好的示範效果與引領作用。但願其他的省(區、市)能立即行動起來、紛紛加入進來,讓我們的花卉苗木保險能在全國遍地開花。這對轉型中的中國花卉產業, 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
更多苗木行業信息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4-2020年中國園林綠化苗木市場供需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更多苗木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苗木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